中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器乐化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26 15:47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器乐化现象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 声乐艺术器乐化 现象 探索 分析 春江花月夜 演唱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音乐领域在创作和演唱方面对人声的器乐化拓展的尝试逐渐增多(如在室内乐chamber music、声乐曲、影视剧配乐中),迄今,已有了突破性的、能体现一种风格的长足发展(已产生具有极强艺术表现力的和在演唱技巧方面具有较高难度的作品,如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等)。并且在未来的音乐创作和演唱实践中,这种拓展还具有较大的空间(艺无止境),而形成文字的对“我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器乐化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出现(在为数不多的几篇论文中零星地有所提及),故而,当前对此课题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的溯源、归纳,按笔者捋出的脉络,对“我国当代声乐艺术器乐化现象”出现的内因外因及其产生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从理论上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基础及其必然性的发展趋势进行自己的阐述。并选择这类作品的实例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对其人声器乐化运用的特色及演唱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 1.在中国当代音乐中出现的“声乐艺术的器乐化”,指的是在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都已高度发展和相对完善后,在声乐艺术表现手段中,根据不同作品艺术表现的不同需要,不同程度地借鉴器乐艺术表现的某些体裁形式、表现手法,创作声乐作品和诠释声乐作品。运用这类手法创作的作品,笔者认为是“声乐艺术器乐化(不同程度地具有)的作品,这类作品的演唱也应该是“声乐艺术器乐化的演唱(不同程度地)”。这类声乐作品往往在借鉴、运用器乐艺术表现特点的同时,不同程度地淡化了声乐艺术表现中原来歌词所起的作用(不同程度地突破了歌词的意义限定,全部或部分去掉了具有明确意义指向的歌词)。突出了不受歌词意义限定的纯音乐的表现力。 2.在我国专业领域,人声的器乐化拓展,必定是发端于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都发展到较高水平之时,为了拓展人声的表现力,或为满足器乐与人声综合的艺术形式的表现需要,开始的人声艺术表现器乐化的尝试。 3.一曲多用、倚声填词、乐器“说话”、乐器“唱歌”、“咔戏”表演等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对“类人声乐器”的偏爱等均是促使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长期以胶合状发展为主流的重要因素。同时,由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相应的审美取向,构成了当代中国人认同声乐艺术进行可能的器乐化发展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中国当代 声乐艺术器乐化 现象 探索 分析 春江花月夜 演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9
- 第一章 从四个字的《候人歌》到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演进9-12
- 第一节 得天独厚、最近自然的声乐艺术9-10
- 第二节 声乐艺术的起源10
- 第三节 声乐艺术的发展10-12
- 第二章 声乐艺术的器乐化促进了器乐艺术的确立和发展12-15
- 第一节 器乐艺术的确立晚于声乐艺术12-13
- 第二节 早期的器乐艺术13-15
- 一、早期的器乐主要是对人声的模仿13
- 二、担任伴奏的早期器乐艺术13
- 三、演奏歌曲旋律的早期器乐艺术13-15
- 第三章 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的共同繁荣和发展15-17
- 第四章 对当代声乐作品中的器乐化现象的认识与分析17-20
- 第五章 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器乐化现象产生的内外因素及条件20-23
- 第一节 促发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器乐化现象产生的外因20-21
- 第二节 促发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器乐化现象产生的内因21-23
- 一、一曲多用、倚声填词的传统是中国传统声乐与器乐长期呈胶合状发展的因素之21
- 二、"奏"亦是"说","奏"亦是"唱","唱"亦是"奏"的传统是中国传统声乐与器乐长期呈胶合状发展的因素之二21-22
- 三、中国人对"类人声乐器"的偏爱,也是中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器乐化追求及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因素之一22-23
- 第六章 个案分析:我国当代器乐化声乐作品的佳作——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中的声乐艺术器乐化追求23-26
- 第一节 体裁形式、结构上的器乐化追求23
- 第二节 作品中绝大部分采用没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哼名"(或曰无实意的感叹虚词)是该作品人声器乐化表现追求的标志之一23
- 第三节 "散——慢——中——快——中——慢——散"的中式器乐作品结构模式的灵活运用23-24
- 第四节 旋律、调式调性布局等的器乐化倾向24-25
- 第五节 演唱中的器乐化追求25-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28
- 致谢28-29
- 个人简历29-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琳;高超声乐技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格里埃尔《声乐协奏曲》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577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7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