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邕宁壮族嘹罗山歌传承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15:28

  本文关键词:邕宁壮族嘹罗山歌传承和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邕宁 嘹罗山歌 传承场域 保护


【摘要】:广西邕江南岸壮族人民聚居的地区邕宁一带,共同流行着一种壮族山歌的形式——嘹罗山歌。嘹罗山歌传唱于壮族社会生产、生活、交往娱乐、人生礼仪、婚丧嫁娶等场合中,是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民间文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广西邕宁地区壮族人民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该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力图从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视野对嘹罗山歌进行探析。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绪论、嘹罗山歌传承和发展的环境、嘹罗山歌的概况、嘹罗山歌传承的场域、嘹罗山歌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策略,对嘹罗山歌的生存环境、产生与传承、传播与发展以及在多元化语境下如何发展与保护等问题做了描述与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嘹罗山歌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邕宁当地自然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岁时节令、恋爱婚姻等是它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场域。在文化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日趋发达的背景下,嘹罗山歌的传承和发展困境重重,日趋式微,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机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在传承与保护嘹罗山歌的活动中掌握主动权,全面理性的对待自身文化的转型,自觉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使民族文化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中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邕宁 嘹罗山歌 传承场域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目的和意义9-10
  • 一、选题的缘起9
  • 二、选题的目的9-10
  • 三、选题的意义10
  • 第二节 本题的研究现状10-15
  • 一、关于壮族民歌的研究10-14
  • 二、关于嘹罗山歌的研究14-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5-16
  • 一、研究方法15
  • 二、创新之处15-16
  • 第四节 资料来源16-17
  • 一、文献资料16
  • 二、田野调查资料16-17
  • 第一章 嘹罗山歌传承和发展的环境17-23
  • 第一节 历史沿革18
  • 第二节 自然环境18-19
  • 第三节 人文环境19-23
  • 第二章 嘹罗山歌的概况23-29
  • 第一节 关于山歌23-24
  • 第二节 邕宁壮族嘹罗山歌24-29
  • 一、嘹罗山歌的历史渊源24-25
  • 二、嘹罗山歌的艺术特征25-29
  • 第三章 嘹罗山歌传承的场域29-46
  • 第一节 嘹罗山歌与歌圩29-35
  • 第二节 嘹罗山歌与生计模式35-39
  • 第三节 嘹罗山歌与岁时节日39-42
  • 第四节 嘹罗山歌与人生礼仪42-46
  • 第四章 嘹罗山歌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46-60
  • 第一节 嘹罗山歌的生存现状46-51
  • 第二节 嘹罗山歌传承整体式微的原因51-53
  • 一、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51-52
  • 二、思想观念的改变52
  • 三、传承主体的日益萎缩52-53
  • 第三节 嘹罗山歌的保护现状53-54
  • 一、普查与申报53
  • 二、建立嘹罗山歌传承基地53
  • 三、举办培训班和各种文艺活动53-54
  • 第四节 嘹罗山歌的发展策略54-60
  • 一、增强文化自觉,传承嘹罗山歌54-55
  • 二、保护老艺术家,培养新传承人55-58
  • 三、利用现代媒介,,创造新传播途径58-60
  • 结语60-61
  • 附录61-62
  • 参考文献62-65
  • 后记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传寅;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徐赣丽;;广西壮族的农事歌谣及其生存境况[J];古今农业;2011年01期

3 周作秋;论壮族歌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农学冠;;壮族歌圩的源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5 黄秉生;歌圩与壮族的审美意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6 陆干波;;壮族歌圩文化延续原因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7 陆晓芹;壮族歌圩当代流变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许斗达;文学场域的变迁——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马华文学语境中之应用[J];华文文学;2005年04期

9 陆华柏;广西壮族二声部民歌的和声思维[J];音乐研究;1986年03期

10 范西姆;;试论壮族多声部民歌的形成与特征[J];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远玲;巴马——盘阳河流域壮族歌咏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伟华;壮族歌咏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阐扬[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敏珍;罗城壮族歌咏文化习俗的传承及其现代价值的阐扬[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黎天业;广西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璐;从歌咏场所的现代变迁探寻壮族传统歌咏文化的延续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2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82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7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