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女乐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宋女乐比较研究
【摘要】:在唐宋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音乐在唐宋两代也经历了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从宫廷走向民间的一次巨大的转型。女乐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从事音乐活动的女性人员以及由女性参与的音乐活动,是唐宋两朝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女乐也经历了从唐代的以宫廷女乐为主向宋代的以民间女乐为主的巨大转变。为了对唐宋两朝女乐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明晰的了解,笔者对唐宋两朝的女乐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地比较研究。本文除了绪论与结语之外共分三章,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唐宋女乐进行比较研究。 在第一章中,通过表演场所、表演形式、关于女乐艺人的记载、皇帝赏给官员的女乐、女乐艺人管理机构等几个方面,对唐宋宫廷女乐的变化发展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宋代宫廷女乐也是比较繁荣的,只不过同唐代相比,在某些方面有所变化而已;通过对唐宋时期的官府女乐的使用场合和官府女乐的地位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两者的变化不大。在第二章中,通过表演场所、表演形式、女乐艺人所用乐器及女乐艺人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唐宋民间女乐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宋代民间女乐的表演场所迅速扩大、表演形式也愈来愈多样化,客观上促进了宋代民间女乐的大发展。在第三章中,通过官员与文人私人蓄养的女乐、官员向皇帝进献的女乐、文人诗词与女乐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唐宋官员与文人家的女乐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唐宋时期的官员与文人家的女乐由于服务对象的相对稳定,,所以变化很小。
【关键词】:唐宋女乐 表演场所 表演形式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9
- 一、 选题缘起9-10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10-14
- (一)女乐的定义10-12
- (二)对与女乐相关的词语的分析12-14
- 三、 研究现状14-17
- 四、 研究方法17-19
- 第一章 唐、宋宫廷、官府中的女乐19-41
- 第一节 唐宋宫廷女乐概述19-22
- 一、 唐代宫廷女乐概述19-21
- 二、 宋代宫廷女乐概述21-22
- 第二节 唐、宋宫廷女乐比较22-33
- 一、 表演场所22-24
- 二、 表演形式24-27
- 三、 关于女乐艺人的记载27-30
- 四、 皇帝赏给官员的女乐30-31
- 五、 女乐管理机构31-33
- 第三节 官府中的女乐33-41
- 一、 官府女乐的使用场合34-37
- 二、 官府女乐的地位37-41
- 第二章 唐、宋民间女乐41-57
- 第一节 唐、宋民间女乐概述41-43
- 一、 唐代民间女乐概述41-42
- 二、 宋代民间女乐概述42-43
- 第二节 唐、宋民间女乐的比较43-57
- 一、 表演场所43-48
- 二、 表演形式48-51
- 三、 女乐艺人所用乐器51-53
- 四、 民间女乐的管理53-57
- 第三章 唐、宋官员与文人家的女乐57-67
- 第一节 官员家的女乐57-61
- 一、 官员家蓄养的女乐57-60
- 二、 官员向皇帝进献女乐60-61
- 第二节 文人的女乐61-67
- 一、 文人蓄养的女乐61-63
- 二、 文人诗、词与女乐的关系63-67
- 结语67-71
- 参考文献71-75
- 后记75-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宾;贾曾谱系、生平及文章编年考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曾果果;陈芳;袁渊;;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女乐”问题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2期
3 唐莉;;论元代“女乐”的尴尬境遇及其显著贡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杨泓;;河北五代王处直墓绘彩浮雕女乐图[J];收藏家;1998年01期
5 姚法荣;;抱个美女乐逍遥[J];西江月;2007年15期
6 管墨;;“耽于女乐”与“寡妇守节”[J];文史杂志;2010年04期
7 黄成梅;;汉以后“房中乐”的发展流变[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1期
8 王珊;杨雪;王帅;;从《踏歌》窥探汉唐舞风的“翘首折腰”之美[J];作家;2008年08期
9 刘娜;;中国古代社会的女乐及其音乐艺术——《花国剧谈》中的女乐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5期
10 梁晓镌;;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新乐”——《郑卫之音》本体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丽英;柳敏和;;步入秦汉宫廷的河北女性[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2 鲍自斌;;龟兹乐舞和现代维吾尔歌舞的历史渊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潘照东;;论蒙元宫廷音乐及其文化艺术价值[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4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伟;唐代“音乐活化石”重现风采[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2 记者 刘慧;彩蝶舞进国家大剧院[N];浙江日报;2010年
3 冯国;古代女子乐队 现身西安墓葬[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李钧德 张永生;千年剧种唐宋宫廷戏的守望[N];西部时报;2006年
5 罗伟鹏;耳目快感12个人的精彩[N];广西日报;2004年
6 李莎;“感谢浙江优美的音乐和技艺精湛的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煊 本报通讯员 张永生;最后的唐宋宫廷戏班[N];河南日报;2006年
8 李春光;演员的来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9 田彩仙;两汉魏晋“以舞相属”现象的文化解析[N];文艺报;2006年
10 欣文;浙江文化“西澳”展演[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5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锋刚;唐宋女乐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张咏春;孔府的乐户和礼乐户[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仝娟;论中国古典舞对古代女乐舞蹈的传承与发展[D];河南大学;2012年
4 陈瑞泉;《史记》“世俗之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巩凤涛;乐籍制度下传播与小调的“同宗”现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孙倩;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阶段——汉魏六朝时期乐舞探微[D];郑州大学;2004年
7 成晓辉;经济与文化的因果[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平;唐时期筝的历史地理探索[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柯曙光;汉墓乐悬及其礼乐文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5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58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