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视角下华语流行歌曲歌词的意义生成
发布时间:2017-08-04 13:41
本文关键词:大众文化视角下华语流行歌曲歌词的意义生成
【摘要】:流行歌曲的成功传播取决于歌曲、演唱者、市场、歌众四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表面上看,流行歌曲中的信息是由单向的歌者向歌众的传播。实际上,流行歌曲具有“流行”的商业属性,这使得歌者不能忽视听者反馈的信息。所以流行歌曲从一定程度上,或者某一方面反映出了社会大众的文化价值取向,体现在歌者与歌众相互间的价值认同。在当今政治和媒介环境下,每一首歌的面世需要经过政府和媒介的双重把关。一首流行歌曲所反映出来的“意义”经过了多重渠道的检验取舍,代表了更为广泛和普遍的审美价值。华语流行歌曲本身作为一种亚文化,可以作为观照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本文意在以歌词文本为着眼点,以歌词文本的意义与大众文化流变之间的互动研究为目的,以文本细读为研究方法,结合本人对流行歌曲的体验和研究,探讨歌词层面之上的文化意义的建立。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选题相关的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第二章探讨了华语流行歌曲中歌词的意义生成模式;第三章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了华语流行歌曲歌词文本中的意义呈现;第四章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的流行歌曲为参照点,探讨了歌词文本的意义与大众文化流变之间的“召唤”关系。最后本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以歌词为切入口揭示了目前华语流行歌曲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歌词 文本细读 大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序言7-8
- 第一章 绪论8-20
- 1.1 选题相关界定8-14
- 1.1.1 流行音乐、流行歌曲与歌词8-9
- 1.1.2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流行音乐9-10
- 1.1.3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史10-14
- 1.2 歌词研究的必要性分析14-16
- 1.2.1 词与曲的意义互补14-15
- 1.2.2 歌曲流传的首要环节15-16
- 1.2.3 歌必(意图)流行16
- 1.3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16-18
- 1.4 本文研究样本的建立18-20
- 1.4.1 判断歌曲流传的标准18-19
- 1.4.2 本文样本来源及简介19
- 1.4.3 本文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歌词文本意义的建立过程分析20-24
- 2.1 歌词创作主体的意义建立20-21
- 2.1.1 歌词创作目的:意图流行20
- 2.1.2 歌词意义实现手段:情感呼唤20-21
- 2.2 歌词文本意义的传播过程21-22
- 2.2.1 歌词意义传播方式:块茎传播21-22
- 2.2.2 歌词意义传播过程:层层把关22
- 2.3 歌众的能动性解码22-24
- 第三章 歌词文本的内容呈现24-43
- 3.1 构建虚拟场景24-28
- 3.1.1 基于现在(时间)对情节的虚构24-25
- 3.1.2 基于现在(空间)对场景的转移25-26
- 3.1.3 基于现在(情感)对状态的改变26-28
- 3.2 彰显真实生活28-42
- 3.2.1 基于感知(既有印象)表现生存和生活28-32
- 3.2.2 基于感知(印象加工)讲述态度和需求32-42
- 3.3 小结42-43
- 第四章 歌词建立的文化空间43-58
- 4.1 歌词文本与大众文化互动的文本分析43-55
- 4.2 流行歌曲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模式分析55-58
- 第五章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2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向晨晨;;浅析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功能理论[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8期
2 汪森;关于音乐传播学的五点看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薛艺兵;音乐传播的符号学原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汪森;从传播到传播学到音乐传播学[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王蔚;;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方法论[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3期
7 陈力丹;王亦高;;论音乐传播[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解华佳;;流行音乐歌词中的性属解读[J];太原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曾田力;;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中国音乐文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桂;美国流行歌曲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960—2003)[D];重庆大学;2005年
2 刘盛楠;网络音乐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3 党岱;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批判[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9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1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