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时距估计的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音乐时距估计的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音乐时距估计 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 复杂度 熟悉度
【摘要】:音乐时距估计是指音乐个体对于音符持续时间的判断。 纵观国内外有关时距的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材料因素对时距估计的影响方面。郭秀艳、聂晶(2003)的研究发现材料的呈现方式(空时距、实时距)影响时距估计;郑茂平的研究发现音乐材料时间属性的认知加工对时距估计具有影响;Firmino, Erico Artioli (2009)研究了音高变化对回溯式时间估计的影响,表明远距离转调相对近距离转调和不转调的时距估计偏高;Heath,Sarah J (1998)等研究了音乐的速度等对音乐时距估计产生影响。国内外对音乐时距的研究很少从个体认知方式因素的角度考察音乐时距估计的特征,但认知方式因素与性别、年龄、学科差异、职业倾向、人格维度、学习等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本研究的核心任务是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个体场认知方式角度,结合音乐材料的复杂程度、熟悉程度因素初步探讨音乐时距估计的特征。 研究一,采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EFT)》考察音乐专业学生的场认知方式,同时也为研究二、三被试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某高校228名音乐专业学生的《镶嵌图形测验》成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音乐专业学生的成绩普遍较高,倾向于中间型和场独立型。 研究二,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场认知方式与不同复杂程度音乐的回溯式时距估计。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回溯式时距估计范式下,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的被试在不同复杂程度音乐材料条件下对20秒时间估计均存在高估的现象;场认知方式与时间估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估计总体上受场认知方式的影响不显著,但场依存性的被试对不同复杂程度音乐材料的时距估计较场独立性表现出不稳定性,说明在听觉材料下场依存性认知方式被试相比场独立性被试容易受到复杂因素的干扰;复杂程度与时间估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音乐专业被试的时间估计受音乐材料复杂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研究三,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场认知方式与不同复杂程度、不同熟悉程度音乐的预期式时距估计。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预期式音乐时距估计总体上不受场认知方式和材料复杂程度的影响,但场依存认知方式的被试对于本来熟悉的音乐,由于该音乐复杂程度的增加使熟悉度的考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可见,无论在视觉材料或是在听觉材料方面,场依存性个体同样表现出易受干扰性;预期式音乐时距估计受熟悉程度的影响显著,对于熟悉程度较高的音乐材料,被试的时距估计存在低估的现象,相反,对于熟悉程度较低的音乐材料,被试的时距估计存在高估的现象。
【关键词】:音乐时距估计 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 复杂度 熟悉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Ⅰ 音乐时距估计特征研究的文献综述9-27
- 1.1 音乐时距估计相关概念界定9-12
- 1.1.1 时间属性9-10
- 1.1.2 研究方法10
- 1.1.3 研究范式10-11
- 1.1.4 心理模型11-12
- 1.2 音乐时距估计相关研究的心理特征分析12-21
- 1.2.1 年龄、性别对时距估计的影响12-13
- 1.2.2 期待对时距估计的影响13-14
- 1.2.3 学习经验对时距估计的影响14-15
- 1.2.4 感觉通道对时间知觉的影响15
- 1.2.5 认知因素对时距估计的影响15-16
- 1.2.6 情绪对时距估计的影响16
- 1.2.7 场认知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16-21
- 1.3 音乐时距估计相关研究的材料特征分析21-27
- 1.3.1 材料的基本要素对时距估计的影响21-23
- 1.3.2. 材料的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23
- 1.3.3 音乐风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23
- 1.3.4 材料的熟悉度对时距估计的影响23-25
- 1.3.5 材料的复杂性对时距估计的影响25-26
- 1.3.6 事件变化和时间段的数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26-27
- Ⅱ 音乐时距估计特征的理论研究27-31
- 2.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27-28
- 2.2 研究思路28-29
- 2.3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9-31
- Ⅲ 音乐时距估计特征的实证研究31-47
- 3.1 研究一:音乐专业学生场性特征的调查研究31-33
- 3.1.1 研究目的31
- 3.1.2 研究假设31
- 3.1.3 被试31
- 3.1.4 研究工具与方法31
- 3.1.5 结果与分析31-32
- 3.1.6 讨论32-33
- 3.2 研究二:不同特征音乐的回溯式时距估计研究33-39
- 3.2.1 实验目的33
- 3.2.2 实验假设33-34
- 3.2.3 被试34
- 3.2.4 实验材料34-35
- 3.2.5 实验设计35
- 3.2.6 实验程序35-36
- 3.2.7 结果与分析36-38
- 3.2.8 讨论38-39
- 3.3 研究三:不同特征音乐的预期式时距估计研究39-47
- 3.3.1 实验目的39
- 3.3.2 实验假设39
- 3.3.3 被试39
- 3.3.4 实验材料39-43
- 3.3.5 实验设计43
- 3.3.6 实验程序与设备43
- 3.3.7 结果与分析43-45
- 3.3.8 讨论45-47
- Ⅳ 总的讨论47-53
- 4.1 音乐时距估计的特征分析47-50
- 4.1.1 心理特征47-49
- 4.1.2 材料特征49-50
- 4.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0
- 4.3 本研究的局限50-51
- 4.4 未来努力的方向51-53
- Ⅴ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61
- 附录61-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婷;;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认知对比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潘玉华;李顺琴;;隐喻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4期
3 ;速览[J];名作欣赏;2011年25期
4 彭春花;张明;陈有国;张志杰;;不同形式的锚定值对时距估计决策过程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5 陈晓惠;余益兵;;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解决四卡问题顿悟水平的差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6 朱岱;;也说“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续)[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7 许迎军;甄程程;;概念转喻思维与英语词汇习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张建科;;《围城》新奇隐喻的合成空间动态认知视角阐释[J];作家;2011年16期
9 蔡曙山;白晨;衣新发;韩旭;;推理在学习与认知中的作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10 郭红霞;;试论叙述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贞琳;方俊明;郭祖仪;李文馥;;认知方式对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张辉;;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FDI认知方式与学习成绩分化的关系研究[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许芳;李寿欣;金玉华;;中国人人格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初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卫强;张忠秋;王智;张力为;丁雪琴;郭松;刘文;;优秀运动员认知方式的调查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李承贵;;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认知方式及其检讨[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琢诗;林丹华;;不同背景难度情况下认知方式对前瞻记忆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晶;李寿欣;单西娇;孙华;崔爱珍;;抑郁及抑郁反应方式和认知方式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杜娟;蒋蒙娜;杨晓燕;;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知方式与职业兴趣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少秋;;师生间FDI认知方式的匹配关系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杰;;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学生FDI认知方式与学习不同化学知识板块间关系的研究[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红;该向许振超学什么[N];学习时报;2007年
2 张亮;听觉是婴幼儿第一认知方式[N];科技日报;2004年
3 张建铭;认知方式因无线改变[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王新明;学会不在意[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 王文忠;重视学生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作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6 陈福新;抑郁不等同于抑郁症[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7 肖祥云;学会不在意[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 沈国金;综合课程的活动设计[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杨静;比较,烦恼之源?[N];南京日报;2008年
10 康心;烦忧谁之过 认知惹的祸[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杰;时距估计年老相关差异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谈加林;时间洞察力中时间认知与体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祥玉;汉英句型翻译的认知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凤琴;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时间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段惠琼;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信息处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全;绘画认知方式上的艺术理念——谈中西油画风格及绘画认知方式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崔爱珍;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插图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雷;11-17岁汉族与哈尼族学生认知方式的发展及其与性格特质相互关系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怡斌;认知方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生物学信息处理能力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建伟;认知方式和注意水平对基于刻板印象错误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俊香;中学生化学学习认知方式与教师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玺;音乐时距估计的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茂林;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场合依存记忆中的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邹颖佳;不同人格特质、认知方式对图形推理水平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秦显海;射箭运动员注意分配指向性特征与认知方式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30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3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