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琴的音色——中日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之一瞥
本文关键词:无弦琴的音色——中日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之一瞥
更多相关文章: 琴的权威性 个体生命意识 琴的叛逆性 哲学的象征
【摘要】:琴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非常复杂的文化内涵,既有最高权威的属性,又独立于权威之外。它兼容着老庄哲学和儒家思想,却最终渐变为士大夫个体精神世界的象征,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琴文化"。这种"琴文化"对全盘学习中国文化的古代日本亦产生过巨大影响。文章的主旨,即在于对中国"琴文化"的内涵和性质进行总体考察,并以日本平安时代文人及其作品为分析素材,进行中日间的个案对比,剖明"琴"如何投射出两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异同,以期深化我们对各自古代文化特征的理解和反思。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
【关键词】: 琴的权威性 个体生命意识 琴的叛逆性 哲学的象征
【分类号】:J632.31
【正文快照】: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琴”不只是一种乐器,它还凝缩了中国古代宏大的自然哲学思想和儒家“礼乐”思想;同时又被古代文人赋予了鲜明的个性风貌,以体现他们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作为文化载体,古琴被传诸海彼,对日本平安时代的文人产生过巨大影响。不仅上自天皇下至文人雅士、甚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孙华莹;;徽商与明清徽州荒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张利群;中国表现说语境中的意象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武;郭振香;;和谐文化资源中的中国古代礼乐文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陆永胜;;橘枳之辨——嵇康与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思想比较[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王菊香;孙静文;;从宋话本的角度还原快嘴李翠莲形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7 刘晓燕;;诸子百家的社会和谐主张[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陈四海;赵佳;;曹操对儒家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韩敏杰;;《礼记》的成书及注疏流传[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陆跃升;;试论古代礼制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克锋;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的会通[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卢静;《礼记》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洪彬;论陶渊明的乐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愿;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淡美趣尚[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岳玮;融汇儒道禅思想的司空图《诗品》及其诗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瑶;魏晋南北朝怀乡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牛犁;六朝文学中的服饰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8 吴启翠;论陶渊明矛盾人生的诗意超越[D];延边大学;2011年
9 刘凤霞;六朝画论与文论关系探赜[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邵郁;敦煌写本《朋友书仪》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蕴鸾;;论古代文人与菊的文化内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于有东;;古代文人书写动机摭谈[J];书法;2012年03期
3 芳舟,树清;古代文人治税故事[J];税务纵横;1993年01期
4 杨杞;惜书画如命的古代文人[J];河北图苑;1995年01期
5 徐U,
本文编号:667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66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