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徵之声”及相关问题辨析
发布时间:2017-08-24 16:29
本文关键词:“变徵之声”及相关问题辨析
【摘要】: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一事长期以来被用作先秦已存在七声音阶及可变换调式而歌的证据,但从他书征引《史记》早期传本和相关文献来看,"变徵之声"四字乃后人擅改,并非《史记》之原貌。"变徵之声"语本《淮南子·地形训》之"变徵生商",不过是"商音"之代称,不当视为古代乐学术语。那种以"变徵之声"为调式之一,以及认为变徵调式适于表现悲凉感情的说法,更有可能是后人误读的结果,既没有相关文献的支持,也缺乏乐理上的依据。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变徵之声 荆轲 音阶 调式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一“变徵之声”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易水送别场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w嬆,
本文编号:732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3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