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论重庆彭水县苗族民歌的民族识别作用——以“娇阿依”调的形态学分析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8 21:17

  本文关键词:论重庆彭水县苗族民歌的民族识别作用——以“娇阿依”调的形态学分析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民歌旋律 民族识别 彭水县 苗族 汉族 音乐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重庆市彭水县两首由汉族苗族唱的"娇阿依"调的形态学分析,论证民歌旋律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特点的印象凝结,是保留民族特征最顽强最明显的要素之一的观点。认为分析民族特性音调及其旋律发展手法,并将其与有关民族的旋律作比较,有助于识别民族特征并认清保留民族性的程度。因而,民歌旋律特点的研究,不仅具有音乐学意义,也可能是民族识别的一个重要学术依据,由此通过音乐学分析为民族学研究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民歌旋律 民族识别 彭水县 苗族 汉族 音乐分析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资助。编号:11BD035 西南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培育经费资助,项目批准号:2XDSKZ004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研究缘起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特别在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交错杂居,情况十分复杂。如本文分析标本涉及的重庆市彭水县,地处川鄂黔湘四省交界中心处,所居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等,因长期与汉族杂居混融,其民族特点已发生深刻变化,不少地区的民族面貌已模糊,为民族识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亨强;綦江苗歌及其民俗特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蒲亨强;音乐游记——土苗音乐采风录[J];音乐爱好者;1999年02期

3 蒲亨强;苗族民歌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8年01期

4 黄允箴;汉族人口的历史迁徙与南方汉族民歌的色彩格局[J];中国音乐学;1989年04期

5 杨方刚;对贵州民间芦笙的逆向性考察──为民族音乐史的编纂提供参考[J];艺术探索;1997年S1期

6 黄念清;吕家河——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J];政策;2003年04期

7 高国强;;浅析汉族民歌的盛况[J];音乐生活;2006年01期

8 阿土;;苗族木鼓舞[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9 潘和平;;苗族“歌,

本文编号:749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49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