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9 02:03
本文关键词: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学分析
【摘要】:悲剧的效果是悲剧性的,悲剧性所产生的美(悲剧性的审美特征)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亚里士多德到多位美学思想家,悲剧性美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美学体系。悲剧是凄凉的,当它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为它悲伤;悲剧又是崇高的,在给我们带来悲伤的同时,又在内心深处给我们带来崇高感和自豪感。歌剧《原野》是凄凉的,因为正义的人在跟旧势力抗争的过程中受尽了苦难,最终还是没能生存下去。这样的剧情使观众产生了悲伤的情感。同时歌剧《原野》又是崇高的,观众在感受悲伤、凄凉的同时,又与剧情形成了共鸣,使之在正义的指引下行进,从而产生崇高的精神效果。 本文以歌剧《原野》为研究对象,利用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歌剧创作手法及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这部歌剧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进而揭示其悲剧性的效果。文章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从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正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歌剧《原野》的相关创作背景以及歌剧《原野》的悲剧性剧情展开。第二章主要对歌剧《原野》悲剧性从其音乐本体角度进行全面分析,阐明歌剧《原野》在音乐本体方面是如何来体现悲剧性发展的。这一章主要有两大节组成:第一节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包括歌剧的布景、歌剧的主题、歌剧的乐队与合唱等;第二节从微观进行分析,包括咏叹调、重唱等音乐材料、节奏、强弱的处理等。第三章主要是歌剧《原野》所体现的悲剧性美学思想。这一章主要有两节构成:第一节对悲剧性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指出歌剧《原野》在每个美学思想家理论中所体现的特点:第二节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其悲剧性类型和悲剧性效果。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总结,进一步揭示歌剧《原野》的悲剧性效果。
【关键词】:歌剧《原野》 音乐分析 悲剧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7.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S7-8
- 绪论8-11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
- 三、研究方法9-11
- 第一章 歌剧《原野》的悲剧性来源及悲剧性的剧情结构11-24
- 第一节 歌剧《原野》的创作与地位12-18
- 第二节 歌剧《原野》悲剧性的内容与剧情18-24
- 第二章 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本体分析24-58
- 第一节 从宏观角度分析歌剧《原野》的悲剧性24-29
- 第二节 从微观角度分析歌剧《原野》的悲剧性29-58
- 第三章 歌剧《原野》的悲剧性美学分析58-66
- 第一节 悲剧的来源和本质59-64
- 第二节 歌剧《原野》的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效果64-66
- 结语66-68
- 参考书目68-70
- 致谢70-7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湘;;我写歌剧《原野》——歌剧《原野》诞生20周年有感[J];歌剧;2009年02期
2 胡波;唐健梅;;仇虎的“爱”与“复仇”——谈《原野》中“仇虎”的角色塑造[J];歌剧;2009年02期
3 闻玉智;;歌剧《原野》的文学意义与音乐的民族化问题[J];剧作家;2008年01期
4 刘蓉;;在音乐中探寻戏剧的“原野”——歌剧《原野》的音乐解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李娜;;关于歌剧《原野》的叙事分析[J];学理论;2009年06期
6 詹桥玲;20世纪中国歌剧发展谈概[J];音乐研究;2005年01期
7 金湘;繁荣发展中国歌剧之我见[J];人民音乐;1989年07期
8 罗雪松;《原野》新论[J];玉林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9 陈贻鑫,李道松;歌剧《原野》音乐探究[J];中国音乐学;198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鹂;歌剧《原野》中“金子”角色的形象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汪静一;从《原野》与《夕鹤》看中日两国对西方歌剧的接受[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丁s,
本文编号:750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5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