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6:09
本文关键词: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研究
【摘要】:满族自古信奉萨满教,建立过清王朝,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长达200余年之久,原始的渔猎经济早已被农业文明所替代,清朝以来,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满族的精神文化变化极大,但却始终固守着具有萨满色彩的家族祭祀。如今满族萨满教只存在于东北的一些满族文化中心区域。黑龙江省宁安市依兰岗附近世代居住的“瓜勒佳”(汉姓“关”)氏族,由于他们地处偏远,居住集中,形成了稳定的萨满家族祭祀传统,因而满族的萨满信仰得以较好的保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黑龙江省宁安市依兰岗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论文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历时研究与共时比较相结合,在严谨、翔实的田野工作基础上,将音声/音乐形态分析放在文化背景中进行探讨。论述主要建构在“信仰——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声”三角理论模式之上,分析依兰岗满族村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的整体结构框架,研究其仪式中的音声行为特征,探讨萨满仪式音乐活动中体现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 全文共分五章,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现状、意义,以及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一章介绍满族萨满教的生存空间及历史沿革;第二章是对依兰岗满族村关姓家族的田野调查及萨满祭祀的仪式实录,以期展现出一组活态的仪式实景;第三章对仪式中响器节奏、节拍的使用特点,萨满神歌的音乐形态特征及仪式过程与音声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第四章对仪式中所使用的神器在形制、象征意义及演奏方法等方面做详细介绍;第五章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的社会功能,分别在宗教功能与象征性,审美与娱乐功能,强化群体、保存文化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满族萨满 关姓家族 萨满家族祭祀 仪式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8-16
- 一、研究对象8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8-9
- 三、研究现状9-12
- 四、研究方法12-15
- 五、田野考察过程15-16
- 第一章 满族的萨满信仰16-30
- 第一节 “萨满”及其生存空间16-19
- 一、“萨满”的界定16-17
- 二、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的生存空间17-19
- 第二节 满族先民的萨满信仰19-25
- 一、新石器时代满族先民的渔猎经济及信仰19-21
- 二、梲棬时期的发展及其信仰21-23
- 三、辽金女真的发展及其信仰特点23-25
- 第三节 明清以来满族的萨满信仰25-30
- 一、明清满族萨满信仰的多元色彩25-27
- 二、清朝以后满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萨满信仰27-30
- 第二章 依兰岗关姓家族祭祀30-55
- 第一节 依兰岗满族村及萨满信仰30-39
- 一、依兰岗满族村概况30-37
- 二、关姓家族祭祀仪式的准备37-39
- 第二节 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实录39-55
- 一、第一天“打糕”、“祭星”39-42
- 二、第二天“堂子祭”42-50
- 三、第三天“祭天”、“祭柳”50-55
- 第三章 关姓祭祀仪式与仪式音声55-73
- 第一节 关姓萨满家祭仪式程序及音声活动结构55-63
- 一、祭祀第一天55-56
- 二、祭祀第二天56-60
- 三、祭祀第三天60-63
- 第二节 仪式中响器的节奏、节拍63-66
- 一、常用的节奏、节拍63-64
- 二、各节奏在仪式中的运用64-66
- 第三节 萨满神歌的音乐形态特征66-73
- 一、萨满在仪式中诵唱的神歌67-69
- 二、萨满在仪式中歌唱的神歌69-73
- 第四章 关姓祭祀仪式中的神器73-87
- 第一节 仪式中的静器及其形制73-76
- 第二节 仪式中的响器及其形制76-84
- 第三节 响器的象征意义及演奏方法84-87
- 第五章 关姓家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的社会功能87-93
- 第一节 宗教功能及象征性87-89
- 第二节 审美及娱乐功能89-90
- 第三节 强化群体、保存文化90-93
- 结语93-95
- 参考文献95-100
- 后记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虹;;肃慎的地理位置及其同挹娄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冯伯阳;中国满族萨满音乐的原始特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3 冯伯阳,石光伟;中国萨满音乐的社会价值分析[J];中国音乐;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依;;清代宫中的满族音乐[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本文编号:789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78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