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探析琵琶演奏中“动”与“静”的把握

发布时间:2017-09-07 01:24

  本文关键词:探析琵琶演奏中“动”与“静”的把握


  更多相关文章: 动静 演奏技术 气息 肢体动作 音乐意境


【摘要】:琵琶演奏是一种“时间艺术”,并通过演奏传达给听众音乐意象,使听众能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音乐内涵,体会音乐意境的一种演奏形式。《乐记》中说:“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作为音乐美学中重要的音乐范畴“动与静”,他们在琵琶演奏中具有突出琵琶演奏的艺术效果,增加乐曲的张力与活力的重要作用。 笔者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动与静”对于琵琶演奏艺术的重要影响:1.“动与静”的概念。2.“动与静”在气息及肢体动作方面的应用。3.“动与静”在音乐意象、意境中的运用。4.“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当我们在演奏中实现了动作之间的“动与静”的协调配合,气息运行的“动与静”的协调配合,音乐意象、意境中的“动与静”的协调配合,才能最终实现音乐“和”的境界。
【关键词】:动静 演奏技术 气息 肢体动作 音乐意境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32.3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7
  • 第一章 动与静7-11
  • 第一节 动的简述7-9
  • 第二节 静的简述9-11
  • 第二章 “动与静”在气息与肢体演奏方面的运用11-18
  • 第一节 在文曲中的气息与肢体方面的动、静运用11-13
  • 第二节 在武曲中的气息及肢体表演方面的动、静运用13-15
  • 第三节 在近现代曲中的气息与肢体表演方面的动、静运用15-18
  • 第三章 动、静在音乐意象、意境方面的运用18-26
  • 第一节 动与静的音乐意象、意境在乐曲中的体现19-23
  • 第二节 静中有动的音乐意象、意境在乐曲中的体现23-26
  • 第四章 “动与静”的辩证关系26-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1
  • 致谢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乐琳;;《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琵琶武曲比较赏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2 鲁海林;试论小提琴演奏中的“动”与“静”[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赵怀礼;;论器乐演奏中的和谐原则[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曾淑雯;黄鹭璐;;浅谈音乐的动与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5 周玉娟;;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与同名诗歌句法的比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任畅;简谈琵琶表演艺术与表演者知识结构的关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鞠利群;;多维视角下《春江花月夜》的审美新探[J];教育探究;2008年02期

8 朱邦国;;论流动在静态艺术中的地位[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9 孔燕芬;;关于《春江花月夜》艺术形象的音乐性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姚佩;;论舞蹈艺术中气息的运用及其重要性[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806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06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