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对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谐谑曲体裁的拓展与革新
本文关键词:论肖邦对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谐谑曲体裁的拓展与革新
【摘要】: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音乐诗人,一生的创作中有四首独立体裁的钢琴谐谑曲,这四首作品是对谐谑曲体裁的拓展与革新。可以说,钢琴谐谑曲体裁是通过肖邦的创作而达到了顶峰。谐谑曲在肖邦的笔下不再是仅限于幽默、嬉戏的乐章而是隐含深刻复杂思想内容的大型独立作品。 本文参考了相关名家的著作和期刊论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肖邦的钢琴谐谑曲作品。从介绍谐谑曲这一体裁以及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入手,通过分析和比较肖邦的独立钢琴谐谑曲与古典主义时期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钢琴谐谑曲的创作,总结肖邦对于钢琴谐谑曲体裁的贡献,并发掘其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我们的钢琴教学水平。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首先概述谐谑曲体裁的渊源和特征,然后从八个方面介绍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最后逐一介绍肖邦的四首钢琴谐谑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特点。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谐谑曲的发展概况,然后分析贝多芬的七首带有谐谑曲乐章的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并介绍其他作曲家的谐谑曲创作情况,最后分析比较肖邦与贝多芬的钢琴谐谑曲。 第三章:从肖邦对谐谑曲体裁的继承和发展两方面总结他对谐谑曲体裁的贡献。首先,阐述肖邦对谐谑曲体裁的继承。其次,从曲式结构和和声两方面阐述肖邦对谐谑曲体裁的发展。 第四章:结合之前三章的内容进一步论述肖邦对谐谑曲体裁发展中的贡献的再认识。首先,谈肖邦对谐谑曲体裁改革的意义。其次,论述肖邦钢琴谐谑曲的地位及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两方面。
【关键词】:肖邦 谐谑曲 革新 贝多芬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10
- 第一章 概述10-30
- 第一节 关于谐谑曲体裁的概述10-12
- 一、谐谑曲体裁的渊源10-11
- 二、谐谑曲体裁的特征11-12
- 第二节 关于肖邦12-30
- 一、肖邦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与特色12-16
- 二、肖邦钢琴谐谑曲概述16-30
- 第二章 肖邦钢琴谐谑曲与古典时期谐谑曲的比较分析30-42
- 第一节 古典主义时期谐谑曲的发展概况30-31
- 第二节 以贝多芬为主的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谐谑曲的研究31-39
- 一、贝多芬钢琴谐谑曲的特点分析31-38
- 二、其他作曲家的谐谑曲作品研究38-39
- 第三节 肖邦钢琴谐谑曲与贝多芬钢琴谐谑曲的比较分析39-42
- 第三章 肖邦对谐谑曲体裁的贡献42-48
- 第一节 肖邦对传统谐谑曲体裁的继承42-44
- 第二节 肖邦对谐谑曲体裁的发展44-48
- 一、混合曲式结构的运用44-45
- 二、独出心裁的调性及和声45-48
- 第四章 肖邦在谐谑曲体裁发展中的贡献的再认识48-54
- 第一节 肖邦对谐谑曲体裁改革的意义48-50
- 一、增加了乐曲的容量48
- 二、表现深刻复杂的思想内涵48-49
- 三、独立音乐体裁更适用于音乐会或比赛演奏49-50
- 第二节 肖邦钢琴谐谑曲的地位及价值50-54
- 一、肖邦钢琴谐谑曲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50
- 二、肖邦钢琴谐谑曲的教学价值50-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德贞;;从第四谐谑曲看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特征[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S1期
2 叶佳亮;;激情而深沉的《b小调谐谑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3 汆菊;;琴音诗人 不朽肖邦——纪念伟大的波兰钢琴音乐家肖邦诞辰200周年[J];中外文化交流;2010年05期
4 吴晓勇;;悲愤的呐喊 深情的呼唤——肖邦《第一谐谑曲》分析[J];音乐创作;2007年03期
5 娄新艺;;浅谈肖邦以及他的钢琴音乐[J];大家;2010年07期
6 景作人;;天才琴女与本色肖邦[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04期
7 马雪梅;;就爱肖邦音乐[J];才智;2008年07期
8 刘智强;;肖邦谐谑曲的风格特征[J];云岭歌声;2004年07期
9 范莹;;“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浅谈肖邦音乐的民族内容[J];硅谷;2009年06期
10 杨留兵;;伟大的音乐革新者肖邦——谈肖邦对钢琴体裁的突出贡献[J];钢琴艺术;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斌;肖邦,活在当代[N];人民日报;2010年
2 许渌洋;肖邦年的中国式纪念[N];音乐周报;2010年
3 蒋晓丽;文化是国家的名片[N];文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吴子桐;不朽的音乐 伟大的悲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张萌;李云迪:浪漫中缺少惊喜[N];音乐周报;2003年
6 潘阳;挥之不去的巴黎情[N];信息时报;2000年
7 娄文利;潘德列茨基携《变形》来京[N];音乐周报;2004年
8 梁全炳(作者系原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点滴[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张星;傅聪: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N];天津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裕;世博舞台荟萃世界多元文化[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澜;席曼诺夫斯基音乐风格的演变轨迹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孙月;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晶;论肖邦对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谐谑曲体裁的拓展与革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效轲;肖邦四首谐谑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璐璐;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文本与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4 郭玉洁;肖邦音乐对愉悦性的表现方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涵月;探究肖邦的“悲”[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松珊;肖邦的“忧乡之歌”[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佳奇;肖邦降E大调夜曲(作品9之2)九个不同音响版本的速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蒋小曦;肖邦玛祖卡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9 何金;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的创作技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倪俊;肖邦《玛祖卡舞曲》和声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22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2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