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枣庄地区民间唢呐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3:46

  本文关键词:枣庄地区民间唢呐艺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唢呐 生存状态 音乐特征 调性转变 时代境遇


【摘要】:以枣庄为中心的鲁中南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鼓吹乐的主奏乐器——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最初的唢呐是用于礼仪和军乐等大雅之堂之中。明代以后,唢呐音乐步入繁荣发展期,开始流传于民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以前辈学术成果与笔者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对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构造与形制、曲牌与曲目以及演奏技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以滕州为发源地的“平派”铜杆唢呐及其调性转变进行了剖析,并就传统唢呐音乐的困境与传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枣庄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以及对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影响。 第二部分,研究枣庄民间唢呐的构造、形制以及鼓吹乐队的组合、演奏形式。 第三部分,揭示枣庄民间唢呐的生存状态以及在民俗仪式中的运用。 第四部分,分析枣庄民间唢呐乐曲的组成部分、演奏技法和表现手法。 第五部分,探讨“平派”铜杆唢呐调性转变以及传统唢呐音乐的困境与传承等问题。 通过以上这五部分的论述,对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现状进行整体性描述,为下步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唢呐 生存状态 音乐特征 调性转变 时代境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32.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枣庄地理、历史及人文环境对民间唢呐的影响10-13
  • 第一节 枣庄的地理、历史及人文环境10-11
  • 第二节 枣庄民间唢呐的起源与演奏风格11-13
  • 第二章 枣庄民间唢呐的形制与演奏13-20
  • 第一节 枣庄民间唢呐的构造与形制13-16
  • 一、枣庄民间唢呐乐器的构造13-15
  • 二、枣庄民间唢呐的形制与性能15-16
  • 第二节 以唢呐为主奏鼓吹乐队的演奏形征16-20
  • 一、乐队的组合形式16-18
  • 二、乐队的演奏形式18-20
  • 第三章 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生存状态20-29
  • 第一节 唢呐音乐在民俗仪式中的应用20-26
  • 一、唢呐的特性与民俗20-21
  • 二、枣庄民间唢呐与婚礼21-23
  • 三、枣庄民间唢呐与葬礼23-25
  • 四、枣庄民间唢呐音乐与鲁南其他民俗25-26
  • 第二节 鲁南民间唢呐艺人班社的传承与发展26-29
  • 一、鲁南民间唢呐艺人家庭班的成因26
  • 二、鲁南民间唢呐艺人的传承与发展26-29
  • 第四章 枣庄民间唢呐常用曲牌曲目分析29-44
  • 第一节 唢呐曲目及曲调的素材来源29-34
  • 一、明、清遗留下来的传统古曲29-30
  • 二、戏曲音乐对唢呐乐曲的影响30-33
  • 三、民歌小调演化成的乐曲33
  • 四、艺人们自己创作或其它的独奏曲目33-34
  • 第二节 枣庄民间唢呐演奏的技法34-44
  • 一、枣庄民间艺人的演奏技法34-36
  • 二、枣庄民间唢呐音乐的旋律表现手法36-44
  • 第五章 枣庄“平派”铜杆唢呐的调性转换44-55
  • 第一节 枣庄“平派”铜杆唢呐产生与发展44-50
  • 一、枣庄“平派”铜杆唢呐及其产生44-45
  • 二、枣庄“平派”铜杆唢呐的调性转换45-50
  • 第二节 枣庄“平派”唢呐的现代境遇50-55
  • 一、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枣庄“平派”唢呐51-53
  • 二、枣庄“平派”唢呐的传承与保护53-55
  • 结语55-57
  • 注释57-59
  • 参考文献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光钰;鼓吹乐的传播与文化生态环境[J];人民音乐;1996年01期

2 周青葆;唢呐考[J];中国音乐;1984年03期



本文编号:831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831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