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畲族歌谣传承的考察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霞浦畲族歌谣传承的考察与研究
【摘要】:我生长在福建霞浦,逢年过节都可以听到畲族歌谣。2009年在管老师的指导下,我接触到了音乐人类学,促进了文化自觉意识,使我选择了霞浦畲族歌谣传承作为我的选题。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模式是以西方体系为主,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本文尝试以教育人类学和音乐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对霞浦畲族歌谣的音乐观念、文化语境、传承状况及其艺人情况进行采访、调查、整理和研究,试图展现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的范例。并通过霞浦畲族歌谣的传承方式来与学校音乐教育进行比较,来发现学校音乐教育的缺失。 音乐应该作为一种文化在特定的语境中被理解,传统音乐应该从它所植根的文化土壤中来传授。霞浦畲族歌谣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参照物,可以给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启示,希望通过“边缘”来理解“中心”的缺失。
【关键词】:霞浦畲族歌谣 传承 音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1、 选题缘由7
- 2、研究目的、必要性与意义7-8
- 3、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4、研究内容10
- 5、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10-12
- 第一章 霞浦畲族概况与音乐文化内涵的考察与分析12-18
- 第一节 霞浦畲族概况12-14
- 一、霞浦畲族概况12-13
- 二、霞浦畲族的信仰13
- 三、霞浦畲族的音乐观念13-14
- 第二节 霞浦畲族歌谣的类别及其功能14-18
- 一、历史歌15
- 二、小说歌15
- 三、杂歌15
- 四、霞浦畲族的歌会仪式活动15-18
- 第二章 霞浦畲族歌谣传承的考察18-29
- 第一节 田野调查的设计以及实施情况18-19
- 一、田野调查的着重点18
- 二、田野调查的选点18
- 三、田野调查的方法和实施情况18-19
- 第二节 母语传承方式的考察19-20
- 一、浸染19
- 二、模仿19-20
- 三、母语的传承方式20
- 第三节 专业团体传承——畲族歌舞团的考察20-21
- 一、畲族歌舞团的传承现状20-21
- 二、畲族歌舞团的传承现状原因分析及反思21
- 第四节 学校传承——四所中小学对畲族歌谣传承的考察21-25
- 一、对四所中学中畲族歌谣传承的考察21-25
- 二、畲族歌谣学校传承方式的分析与反思25
- 第五节 民间传承——两个传习所的考察以及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 分析25-29
- 一、两所传习所的基本情况26-27
- 二、两个传习所关于畲族歌谣传承现状的分析27-28
- 三、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和即兴性特征28-29
- 第三章 霞浦畲族歌谣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建构29-37
- 第一节 霞浦畲族歌谣传承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29-32
- 一、霞浦畲族多元文化并存及相互关系29-30
- 二、现代霞浦畲族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语境和观念30-31
- 三、文化适应、文化迷惘与文化自觉31-32
- 第二节 霞浦畲族歌谣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32-34
- 一、霞浦畲族歌谣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比较32-33
- 二、霞浦畲族歌谣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学习方法比较33
- 三、霞浦畲族歌谣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评价模式比较33
- 四、作为现代学校教育主体的霞浦畲族学生的音乐教育需求33-34
- 第三节 霞浦畲族音乐传承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启发34-37
- 一、音乐文化传承和终身教育的音乐教育目的34-35
- 二、从学校走向生活世界的音乐教育环境35
- 三、主体建构与自主学习的音乐教育主体35
- 四、多样化与完整性的音乐教育过程35-37
- 结语37-38
- 致谢38-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宁;;让畲族山歌走进中小学课堂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王炀;;牵手:人类学与畲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4 王逍;;文化自觉与畲族经济转型[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5 蓝爱君;;浅谈畲族民歌的内容[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马威;;文化生态观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以“景宁模式”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蓝雪霏;畲族醮仪音乐研究[J];音乐研究;2001年03期
8 王耀华;;关于民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上)——以畲族民歌为例[J];音乐研究;2007年01期
9 王耀华;;关于民歌旋律音调结构分析(下)——以畲族民歌为例[J];音乐研究;2007年02期
10 蓝雪霏;畲族民歌在迁徙途中的遗留[J];音乐研究;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美珠;[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桂榕;畲歌演唱的特色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林莉君;“山哈”的礼乐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雪飞;畲族民间舞蹈“传师学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张文科;广东紫金畲声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吴永强;城市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社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谭莹菲;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畲族幼儿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彬;评弹在苏州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曲良敏;南阳曲剧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曾华燕;畲族盘歌仪式音乐中的族性认同与文化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肖玉珍;霞浦畲族婚嫁歌与周边地区汉、畲婚嫁歌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0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4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