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临沂民歌“鲁南五大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1:35

  本文关键词:临沂民歌“鲁南五大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鲁南五大调 民歌 大型套曲 临沂民歌


【摘要】:山东省的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鲁南五大调”由五种曲牌组成,是“玲玲调”、“大调”、“大寄生草”、“淮调”、“满江红”的统称。“鲁南五大调”是流传在山东鲁南地区的民歌大型套曲,以临沂郯城地区最具特色。“鲁南五大调”是一种保存较为完整、艺术价值极高的大型套曲,,民间极为少见,能够延续至今,非常不易。本文以五大调为课题研究对象,通过对“鲁南五大调”产生的时间、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为切入点,对它的产生背景、曲调来源、艺术特色、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了翔实的研究。力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下,以发扬大型民间音乐为目标,进行“鲁南五大调”的音乐价值研究。本课题的开展结合了本人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考察、访谈等多种途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让更多的音乐研究者认识到了鲁南地区灿烂的音乐文化。从而能够为更多喜欢“鲁南五大调”的艺人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更能有效的对“鲁南五大调”艺术进行推广,使这种生存在民间的艺术奇葩科学的保护和传承下去。 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课题“鲁南五大调”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论文开展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对现在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做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对“鲁南五大调”产生背景的分析,主要是从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进行讨论的;第三部分是“鲁南五大调”的来源探究,现在学术界还缺乏对“鲁南五大调”来源的翔实证据,学术界对其的来源有三方面的观点,一是从海州五大宫调传入、二是江淮地区的小区传入、三是扬州清曲的传入。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对“鲁南五大调”艺术特色的分析,这一章节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分别从该大型民歌套曲的演唱曲目、伴奏形式、演出形式、音乐分析等层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呈现了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第五部分是对“鲁南五大调”现状和发展的研究。现状调查主要是对演唱曲目、民间艺人、演出形式、演出活动四个方面的现状探究,提出了加大艺人和研究人员保护、加强民歌生态环境保护的两个发展策略。第六部分结论是对全文最后的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鲁南五大调 民歌 大型套曲 临沂民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 选题背景8-9
  • 二、 研究意义9-10
  • (一) 理论意义9
  • (二) 现实意义9-10
  • 三、 文献综述10-12
  • 四、 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鲁南五大调的现状调查14-17
  • 一、 演唱曲目现状14-15
  • 二、 民间艺人现状15
  • 三、 演出形式现状15
  • 四、 演出活动调查15-17
  • 第二章 鲁南五大调的来源探究17-22
  • 一、 地理位置17
  • 二、 文化背景17-19
  • 三、 来源考证19-22
  • (一) 海州五大宫调传入20
  • (二) 江淮地区小曲传入20
  • (三) 扬州清曲传入20-22
  • 第三章 鲁南五大调的艺术特色22-33
  • 一、 演唱曲目22-23
  • 二、 伴奏乐器23-24
  • 三、 演唱形式24-25
  • 四、 音乐分析25-33
  • 第四章 鲁南五大调的发展策略33-38
  • 一、 加大艺人和研究人员的保护33-34
  • 二、 加强民歌生存环境的保护34-38
  • (一) 财政扶持35
  • (二) 多方宣传35-36
  • (三) 培养人才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康;《扬州画舫录》中的戏曲文化试探[J];东南文化;2003年11期

2 张金环;;郯马五大调百姓的雅歌细曲[J];广播歌选;2010年06期

3 尹涓;;鲁南五大调音乐特征研究[J];黄河之声;2010年10期

4 冯继;;海州宫曲《满江红》之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谢元鲤;近代郯城庙会[J];民俗研究;1996年02期

6 王捷;贾春雷;;山东日照“满江红”的内容及演唱特点研究[J];黄河之声;2010年23期

7 李新学;谈山东渔民号子的艺术特点[J];齐鲁艺苑;1982年00期

8 韩小菲;;郯城“五大调”的词曲特征及文化意义[J];齐鲁艺苑;2009年06期

9 刘清;;鲁南五大调的生存现状与保护[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清;蔡际洲;;鲁南五大调考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柴继田 徐秀玲 刘新梅;[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美玉;山东蓬莱地区民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捷;山东日照“岚山民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洪娜;临沂民歌风格特征与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楚亚丽;山东成武民歌演唱风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海鸥;论山东民歌演唱的传统特色之继承与创新——兼谈我演唱山东民歌时的体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陈婷;临沂民歌演唱风格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马娜;聊斋俚曲及与明清山东时调、小戏的音乐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绪红霞;鲁南五大调的演唱风格与音乐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占春;黄河三角洲民歌音乐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查琳;日照地区民歌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1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51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