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乐学派的世纪回眸和未来构建——“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综述
本文关键词:中国声乐学派的世纪回眸和未来构建——“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声乐学派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声乐 中国音乐学院 民族唱法 论坛 美声唱法 音乐会 中国唱法
【摘要】:正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于2013年9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中国声乐界泰斗周小燕,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金铁霖,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王真,音乐周报董事长白宙伟出席会议。论坛以"构建中国声乐学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关键词】: 声乐学派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声乐 中国音乐学院 民族唱法 论坛 美声唱法 音乐会 中国唱法
【基金】:2010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高教改革项目《民族声乐教育专业系列化教材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0A2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于2013年9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中国声乐界泰斗周小燕,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尊光;;民族声乐理论探索者——记民族声乐教授丁雅贤[J];人民音乐;2010年01期
2 赵震民;歌唱训练中的——字正腔圆[J];中国音乐;1989年03期
3 杨立岗;;中国民族声乐应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参加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后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年05期
4 童丽娜;;它山之石,不可代玉——从民族声乐的借鉴谈起[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5 丁雅贤;;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体系的探讨(提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陈君凡;;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一)——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萌芽和古歌时代[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4期
7 高宏菊;;中国声乐艺术之路探索[J];音乐天地;2008年04期
8 胡红;;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9期
9 ;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南京落幕[J];人民音乐;2009年11期
10 郝玫馨;郭建民;;对民族声乐文化现象的几点反思[J];音乐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上海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2 ;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萧友梅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纪念仪式在沪举行[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3 ;星海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4 李小诺;;音乐结构原则形成的心理平衡效应[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丹丹;;音乐欣赏课在高等专业音乐学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郭树荟;;我们时代的欣赏处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世斌;;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之虞——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引发的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刘琨;;论强化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师范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紫茵;中国指挥学会在京召开年会[N];音乐周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吴丹;中国竖琴制造:孤弦曲难成[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彝族歌手者建周楚雄放歌[N];楚雄日报(汉);2008年
4 于青;写心境 作心曲 唱心声[N];人民日报;2007年
5 公强 曹博;音乐,于青岛大街小巷流淌[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谢英军;谋求双排键发展契机[N];音乐周报;2007年
7 程兴旺;创作与学术融合 个性与人文并重[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任海杰;加倍重视新作品演奏[N];音乐周报;2007年
9 瑞箫整理;缺乏独立思考的上海音乐[N];社会科学报;2003年
10 杨燕迪 冯磊;立足中国的西方音乐研讨盛会[N];音乐周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然;社会学视域下的中苏音乐交流[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妍;关于“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评述与展望[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鲍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发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4 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斌;视唱练耳学科的传入及其在上海音乐学院(1966年前)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韩月;论张权歌唱艺术成就[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丁~/;马革顺教授的合唱指挥与教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8 林彦吟;一脉传承同根“笙”—三十七簧笙与三十六簧键笙[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朱学敏;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育发展研究(1927-2007)[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常江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两部奠基之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951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5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