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仲德的音乐美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论蔡仲德的音乐美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蔡仲德 音乐美学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主体性 向西方乞灵
【摘要】:蔡仲德(1937~2004)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美学家、“冯(友兰)学”家和文化学家。生前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音乐美学学会理事、冯友兰研究会常务理事。蔡仲德的学术研究广泛涉猎了中国音乐美学、中国音乐文献学、“冯学”、中国文化学、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格(士人格)研究等众多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音乐学界、“冯学”界和中国文化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音乐美学方面,蔡仲德开创了中国音乐美学史这一学科,为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仲德在音乐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主要涉及两大部分,首要的第一大部分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研究。笔者在第二章第一节首先介绍蔡仲德由史料工作到音乐美学体系建构的思路、方法等,他由史料方面的基础工作入手,发掘、整理、勾稽、注译,完成《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下册,为其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主要讨论了蔡仲德对史料的收集与定性、对史料的辨伪及注译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蔡仲德形成了其《中国音乐美学史》的体系建构,笔者就该著的研究对象、分期、基本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体的介绍评价。 第二节具体分析其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的特色。其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以《中国音乐美学史》为主体,以论文形式的专题研究为辅,前者是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系统体系,后者是对专题问题深入细致的微观研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此二者为研究对象,笔者总结出蔡仲德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的几大特色,包括:一、系统全面的体系构建;二、中西结合的理论特色;三、深刻独到的理论创新;四、人本主义的思想批判。 蔡仲德音乐美学成果的第二大部分是关于中国现代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鲜明地体现了他个人的音乐美学观点与思想,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音乐的本体论,包括对音乐的主体性的强调及对青主“上界语言”说的重估,有关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争鸣,对“音心对映论”、“和律论”的质疑;二是关于中国音乐出路问题的主张,这是蔡仲德人本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与成熟确立,也是其音乐美学研究的终极诉求之体现。在对此问题的论述中,笔者联系其文化学研究关于人本主义的文化哲学思考等对其音乐发展观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以人本主义的文化理念对青主“向西方乞灵”说所进行的进一步发挥,包括对中西文化、中西音乐、中国新音乐的评价,对音乐民族性问题的看法等。 蔡仲德丰厚的开创性成果与深刻的见解,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音乐发展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为后学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治学经验,并成为建立中国现代音乐美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蔡仲德 音乐美学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主体性 向西方乞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7
- 第一章 蔡仲德生平及其人格魅力17-24
- 第一节 蔡仲德生平事略17-21
- 第二节 现代之“士”的人格魅力21-24
- 一、人文不二,为我生民21-22
- 二、为文献身,鞠躬尽瘁22-24
- 第二章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24-48
- 第一节 从史料工作到体系建构24-35
- 一、中国音乐美学史料的整理注译25-31
- 二、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的体系建构31-35
- 第二节 研究特色35-48
- 一、系统全面的体系构建35-37
- 二、中西结合的理论特色37-42
- 三、深刻独到的理论创新42-44
- 四、人本主义的思想批判44-48
- 第三章 现代音乐美学理论研究48-65
- 第一节 音乐的本体论48-54
- 一、论音乐的主体性48-52
- 二、从“和律论”说到音乐作品及其存在方式52-54
- 第二节 关于中国音乐出路问题的美学思考54-65
- 一、关于文化的哲学思考与中西文化55-56
- 二、关于中西音乐与中国新音乐56-59
- 三、关于中国音乐出路的回答59-65
- 第四章 建立现代音乐美学新体系65-72
- 第一节 蔡仲德音乐美学研究中的中西、古今关系65-67
- 一、研究方法65-67
- 二、现代性批判67
- 第二节 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发展空间的思考67-72
- 一、针对中国古代音乐审美实践的美学研究68-70
- 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的发展向度70-71
- 三、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史的规划71-72
- 结语72-74
- 注释74-85
- 参考文献85-87
- 附录87-10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4-105
- 致谢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谭盾音乐的深远意义[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程桂林;;日本的传统音乐与音乐的现代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微子;;是摇滚,还是摇滚乐——从红河谷现代音乐节的深处看[J];电影画刊;2005年06期
4 殷岚;;现代音乐舞台上的“戈利亚德”——奥尔夫的康塔塔《博伊伦之歌》初探[J];艺海;2006年04期
5 周玉娟;;20世纪现代音乐发展的社会原因探析[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6 孙晓宇;;狂喜与曼舞的时节[J];优品;2008年12期
7 杜秀伟;;怎样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J];华章;2011年04期
8 张国庆;对特奥多阿多诺现代音乐哲学观的反思[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臧恒;;主题—动机理论在现代音乐中的发展[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伊·马尔蒂诺夫;罗秉康;;巴托克和现代音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国际合作交流信息[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十周年会庆暨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何佳玲;;罗忠昒先生教我们学和声——浅论勋伯格和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吟诗与歌曲创作[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聂晶;;浅谈声音信号的均衡处理[A];2005年广播电视技术论文汇编[C];2005年
8 张静;;斯特拉文斯基民族主义作品风格的缩影——芭蕾舞剧《春之祭》赏析[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吉林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10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伟;现代音乐走出“象牙塔”[N];文汇报;2002年
2 张玉雯;创作是童年的慰藉[N];音乐周报;2011年
3 陈运;现代音乐节走进中央音乐学院[N];人民日报;2004年
4 林瑞华邋续鸿明;“传承之旅”展示现代音乐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金兆钧 宝玉;摸索自己的纹路和脉络[N];音乐周报;2007年
6 记者 刘亚东;日本现代音乐VS中国京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范俊英;俄罗斯:现代音乐后继有人[N];音乐周报;2001年
8 王西麟;现代音乐:寻找演出 寻找观众[N];音乐周报;2003年
9 秋秋 晓纯;音乐就是我的母语[N];东方航空报;2008年
10 周亮;聆听狼的“歌声”[N];阿坝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于洋;卡特音乐的时空秩序[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小鹏;论乔治·克拉姆音乐中的音色与织体[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5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任怡;象征与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7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周静;汉斯·威尔纳·亨策弦乐四重奏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王妍妍;刘德海琵琶演奏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10 徐志博;音响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续茜;论蔡仲德的音乐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宏宇;现代音乐视唱教材《中国风格现代音乐视唱24首》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杨璐;现代音乐视唱教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4 刘莹;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对现代音乐学习的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艺;科技时代的现代音乐唱片封面设计新风格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方冬青;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借鉴与现代音乐写作之间的思考[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马秀华;现代音乐“节奏形态”对于“节奏视唱”训练的现实意义[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8 万士源;基于表演形式的乐器创新设计与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傅艺;巴托克《小宇宙》之现代音乐教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文霞;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变的必然性及原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6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6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