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0:12

  本文关键词: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尔沁地区 乌兰牧骑 文化特征 社会功能 保护与传承


【摘要】: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苏尼特大草原上。它以服务牧民为宗旨长期活跃农牧区,被人们誉为“草原上的轻骑兵”,被牧民们亲切的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作为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的乌兰牧骑为牧民输送了大量的精神食粮。 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诞生于科尔沁的文化沃土中,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说书等艺术为乌兰牧骑的节目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本文以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借鉴民族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从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产生、发展入手对其艺术特征、社会功能及对于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传承与保护进行深入探讨,力图使更多的人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乌兰牧骑这一特殊的文艺团体,填补乌兰牧骑理论研究的一些空白,对其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文章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的概况。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苏尼特大草原上,这支队伍由九名队员组成,以徒步、骑马等方式行走于茫茫草原上。如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牧骑已经发展为近70支,成员3000余人,并拥有先进的演出设备和现代化的流动演出车等,是一支集宣传、服务、娱乐、辅导与一身的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 其次,文章通过描述科尔沁地区的长调民歌、短调民歌以及马头琴、四胡、乌力格尔、安代舞等艺术形式,分析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艺术特征。蒙古族民歌、器乐音乐、说唱音乐、舞蹈等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反映着蒙古族的文化模式,是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科尔沁草原曾经是蒙古族文化的富集区,同时也是历史上蒙古族文化最为流行的地区之一,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节目无不反映了这一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 第三,文章在如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社会功能。乌兰牧骑队员们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向牧民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而实现其宣传功能;他们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劳等方式陶冶农牧民的情操,并利用演出之外的时间对业余文艺骨干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实现其教育功能;乌兰牧骑演员以蒙古族演员为主,演出的节目以少数民族节目为主体,采用多种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实现其弘扬民族文化的功能。 最后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并针对乌兰牧骑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科尔沁地区 乌兰牧骑 文化特征 社会功能 保护与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绪论9-17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9-10
  •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10-12
  •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2-17
  • 第一部分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现状17-24
  • 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概况17-18
  • 二、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概况18-24
  • 第二部分 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艺术特征24-31
  • 一、科尔沁地区声乐、器乐、说唱音乐及舞蹈24-29
  • 二、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演出内容与特点29-31
  • 第三部分 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社会功能31-36
  • 一、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传播功能31-32
  • 二、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教育功能32-33
  • 三、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弘扬民族文化的功能33-34
  • 四、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政治功能34-36
  • 第四部分 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的传承与保护36-41
  • 一、科尔沁乌兰牧骑存在的现实意义36-37
  • 二、科尔沁乌兰牧骑发展策略37-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9
  • 附录49-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青春;让乌兰牧骑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J];内蒙古艺术;1997年Z2期

2 李晋有;让乌兰牧骑旗帜更红更艳[J];内蒙古艺术;1997年Z2期

3 焦雪岱;坚持正确方向 再创新世纪的辉煌[J];内蒙古艺术;1997年Z2期

4 郭钰;乘时代长风 舞万里霓虹──乌兰牧骑40年发展纪实[J];内蒙古艺术;1997年Z2期

5 王中复,王学英;乌兰牧骑纪事[J];内蒙古艺术;1997年Z2期

6 徐文伯;高举乌兰牧骑旗帜 沿着正确的方向奋勇前进[J];内蒙古艺术;1997年Z2期

7 潘永明,李冬;乌兰牧骑东山再起[J];内蒙古宣传;2002年06期

8 达·毕力格图;契合点、突破口和与时俱进——乌兰牧骑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内蒙古艺术;2002年01期

9 永生;乌兰牧骑──一面光辉的文艺旗帜[J];内蒙古宣传;1992年16期

10 乌云其木格;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挑战[J];内蒙古艺术;1997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敏;韩致文;黄翠华;任娟;赵逸舟;;21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空间变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2 乌兰;胡英华;韩经纬;;台风与内蒙古强对流降水关系浅析[A];2006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C];2006年

3 静波;;石鲁与西安晚报副刊[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蒋德明;刘志民;寇振武;;科尔沁沙地荒漠化与生态恢复研究展望[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5 窦天才;;基于SPOT/NDVI的中国东北地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机理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秦小光;刘嘉麒;裘善文;殷志强;;科尔沁沙地及其古水文网的演化变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7 陈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云淮;;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链建设[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9 毅松;苏媛媛;;论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的文化品牌[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10 樊星;叶瑜;;从《清实录》土地信息看乾隆朝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农业开发[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文化厅党组书记 厅长 王志诚;高举乌兰牧骑旗帜 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本报驻内蒙古记者 阿勒得尔图;更好地传承乌兰牧骑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记者 咏梅 江新辉 赵曦;第五届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开幕[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咏梅 赵曦;自治区乌兰牧骑协会成立[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5 驻内蒙古记者 阿勒得尔图;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落下帷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发展中的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7 记者 巴雅尔图;辉煌的背后[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8 记者 巴雅尔图;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丁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乌兰牧骑队伍[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王玉英 高峰;鄂旗乌兰牧骑被命名为自治区第一批科普乌兰牧骑[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永亮;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群生理生态和稳定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2 陈永春;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孙高娃;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内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颖;科尔沁地区乌兰牧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海燕;内蒙古乌兰牧骑音乐创作表演的梳理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连娜;内蒙古农牧区群众文化工作研究(1957-1965)[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乌敦;20世纪科尔沁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姝;科尔沁蒙古族歌唱艺术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齐占柱;科尔沁乌力格尔图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徐礼强;近30年来科尔沁地区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兴斌;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耿学刚;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梁仲晖;从《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组曲》看蒙古族民歌在钢琴上的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0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70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