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八音”:历史系谱与文化意涵

发布时间:2017-10-06 17:14

  本文关键词:“八音”:历史系谱与文化意涵


  更多相关文章: 八音 历史系谱 夷夏 文化


【摘要】:本文以延续至我国整个古代社会的乐器分类方式“八音”为研究对象。其具体研究思路是: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阐述“八音”的基本情况,梳理“八音”的历史系谱,了解“八音”在历史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解析“八音”观念内涵变迁原因。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涉及到“八音”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的以及意义等。 第二章提及“八音”的基本情况。本章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从数字“八”出发,考述先秦其他一些以“八”来命名的事物与本文的研究对象“八音”的关联;第二对“八音”各类进行解释,准确认识八类具体材质,以便认识“八音”具体乐器,从而真正把握“八音”按材质分类原则;第三“八音”顺序,“八音”从其产生起,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本文通过文献材料,主要论述了先秦两种不同的“八音”顺序。 第三章“八音”历史系谱的梳理。此章以搜集到的历史文献为依据,立足于“八音”在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将其历史大致分为“产生期”、“衍变期”、“多样化时期”、“回归期”四个时期。试图透过“八音”系谱的梳理,展现“八音”在整个古代音乐史中的全貌。 第四章展现“八音”传承中的变化,并解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内涵原因。通过上章系谱的梳理,准确把握“八音”在历史中所发生的变化,并一一解析不同变化的真实内涵,最终透过这些变化,挖掘出传统“八音”最本质的特性。 第五章结论部分。总体评说“八音”历史进程中内涵变化原由,归纳传统“八音”隐藏的特质,从而完善人们对“八音”分类的认识。
【关键词】:八音 历史系谱 夷夏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09.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2
  • 一、乐器研究8-10
  • 二、乐器与礼乐制度的研究10
  • 三、乐器分类的研究10-11
  • 四、“八音”研究11-12
  • 第二章 “八音”12-21
  • 第一节 “八”与“八音”12-15
  • 一、“八材”与“八音”12-13
  • 二、“八风”、“八卦”、“八方”、“八正”与“八音”13-15
  • 三、天子之圣“八”与“八音”15
  • 第二节 八“音”之义15-18
  • 第三节 “八音”之序18-21
  • 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18
  • 二、金、石、丝、竹、匏、土、革、木18-21
  • 第三章 “八音”历史系谱21-40
  • 第一节 周代:“八音”分类的出现21-23
  • 第二节 汉唐:“八音”分类观念的衍变23-29
  • 一、汉代“八音”23
  •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八音”23-25
  • 三、隋代“八音”25-26
  • 四、唐代“八音”26-29
  • 第三节 宋辽元:“八音”的多样化29-38
  • 一、宋代“八音”29-34
  • 二、辽代“八音”34-35
  • 三、元代“八音”35-38
  • 第四节 明代:传统“八音”的再现38-40
  • 第四章 “八音”分类观念传承与“夷夏”音乐之变40-55
  • 第一节 雅乐“八音”分类观念40-43
  • 一、南北朝时期“八音”的变化40-42
  • 二、刘宋、陈“八音”的分类观念42-43
  • 第二节 四夷乐器入“八音”43-47
  • 一、唐三书中的雅乐“八音”观念43-45
  • 二、隋、唐“八音”观念对比45-46
  • 三、俗乐中首见“八音”分类形式46-47
  • 第三节 宋代“八音”支脉的出现47-51
  • 一、雅乐“八音”48
  • 二、雅、胡、俗“八音”48-50
  • 三、金、石、丝、革、杂乐器50-51
  • 第四节 辽代、元代的“八音”观念51-53
  • 一、辽代传统“八音”观念的回归51-52
  • 二、元代两种不同的“八音”观念52-53
  • 第五节 明代“八音”观念的回归53-55
  • 一、《叛宫礼乐疏》54
  • 二、《明集礼》54-55
  • 第五章 结论55-61
  • 参考文献61-67
  • 后记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翰;;中外乐器分类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2 陈林;;关于“八风指八音”的思辨[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杨民康;;中西乐器和音乐分类法的多维关系比较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刘莎;;《诗经》中乐器作比的周代人伦观[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李方元;张玉琴;;说“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宁胜克;;《诗经》中26种乐器的文化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方建军;中国古代乐器研究的方法[J];音乐研究;1996年04期

8 杜亚雄;八卦中的数字及中国音乐中的数字观念[J];音乐研究;1997年03期

9 田耀农;;宋代宫廷雅乐乐器与乐队考[J];音乐研究;2010年04期

10 李维路;;略论五弦琵琶的历史渊源与艺术表现力[J];人民音乐;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玉琴;郑玄“三礼注”释乐考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叶敦妮;《诗经》乐器考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熊杰;隋唐打击乐器种类及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4 徐欣熠;汉族琵琶形制演变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黄艺鸥;方响形态及其历史文化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况雪;宋代笛属乐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李小虎;《说文解字》中的音乐文字研究释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83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83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