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六旦与西洋歌剧轻型抒情女高音演唱风格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昆剧六旦与西洋歌剧轻型抒情女高音演唱风格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昆剧 六旦 西洋歌剧 轻型抒情女高音 演唱风格
【摘要】:昆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戏曲文化中的精品,拥有“百戏之祖”的雅称。昆剧的唱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温婉细腻,格调高雅,不论是在咬字吐声还是呼吸的运用上都有独特的讲究。昆剧中的六旦是几百年来中国昆剧舞台上分量不轻的旦角之一,嗓音讲究清澈脆亮,灵活明朗,这种清新细腻的声腔恰好符合活泼机灵、机智勇敢的婢女形象,所以六旦大都扮演这类角色,无论是唱腔、白口还是身段,六旦总是演绎着机敏乖巧的人物形象和天真无邪的气质。 西洋歌剧同样是西方音乐史上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而美声唱法的演唱则是传承这一经典文化的艺术形式。在歌剧作品中,轻型抒情女高音却与昆剧六旦的演唱风格有了一定的“共鸣”,在歌剧表演中,轻型抒情女高音的角色的定位与昆剧六旦的角色定位非常相似,也大都扮演着迷人乖巧的女仆形象,都有着机灵活泼的性格。在唱法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用轻巧明亮的声线和细腻动人的表演将歌剧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两个角色种类是十分具有可比性的。二者在不同的时空里诞生、发展与传承,却有着相似的演唱风格,不得不说是让人惊喜的巧合。 本文将在歌唱技术与表演风格上,对昆剧六旦和歌剧轻型抒情女高音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明晰这两种唱法的演唱机理和规范,总结出二者各自的演唱风格。昆剧唱腔与美声唱法的发声、呼吸、共鸣技术以及表演风格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昆剧唱腔强调了演唱的个人风格化,而美声唱法则强调的是演唱过程中声音共鸣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但由于在歌唱技巧、角色定位上存在一些共性,以及音乐细腻风格上的相似之处,可将二者演唱风格借鉴吸收,试图为今后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昆剧 六旦 西洋歌剧 轻型抒情女高音 演唱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昆剧六旦与西洋歌剧轻型抒情女高音的概述11-16
- 一.昆剧六旦11-13
- (一) 昆剧概述11
- (二) 旦行的家门分类11-12
- (三) 六旦12-13
- 二.西洋歌剧轻型抒情女高音13-16
- (一) 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概况13
- (二) 美声唱法与女声声部的划分13-14
- (三) 轻型抒情女高音14-16
- 第二章 六旦与轻型抒情女高音演唱技巧的比较16-24
- 一.呼吸的运用16-17
- 二.发声的技巧17-19
- 三.共鸣腔体的运用19-20
- 四.咬字吐字的规范20-21
- 五 、音色的处理21-24
- 第三章 六旦与轻型抒情女高音表演风格的审美比较24-32
- 一.表演风格的形式之美24-26
- (一) 六旦的程式化与写意性24-25
- (二) 轻型抒情女高音的灵活化与写实性25-26
- 二.表演风格的情感之美26-27
- (一) 六旦的内敛单纯26
- (二) 轻型抒情女高音的热情奔放26-27
- 三.经典唱段的表演风格27-32
- (一) 《牡丹亭·闺塾》——春香的表演风格27-29
- (二) 《美妙的时刻将来临》——苏珊娜的表演风格29-32
- 结语32-34
- 参考文献34-3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6-37
- 致谢37-38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翠屏;;昆曲歌唱用气技巧探微[J];北方音乐;2009年01期
2 周欣;;德国Fach系统下的声部划分——轻型抒情女高音[J];歌剧;2011年11期
3 林婕;;谈小号抒情女高音对咏叹调的合理选择[J];黄河之声;2010年08期
4 宋道林;;浅谈戏曲表演中情、理、技的运用[J];剧作家;2009年04期
5 顾玲;;昆曲舞台上塑造古代女子形象的外形程式化手段——浅谈昆曲旦角行当[J];剧影月报;2009年04期
6 池洁;两部为情还魂的旷世杰作——汤显祖《牡丹亭》与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之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沈国芳;;绿叶的悄悄话 我在《牡丹亭》中饰演春香[J];中国戏剧;2007年07期
8 贺美智;;论西洋歌剧“宣叙调”与中国戏剧“道白”的有机结合[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吴妮妮;;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由“土洋之争”到“民美结合”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3期
10 刘海燕;;试论昆曲《牡丹亭·游园》闺门旦的演唱艺术[J];中国音乐学;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磊;从昆曲演唱艺术看民族声乐对戏曲声腔艺术的吸收、融合与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陈丹;歌剧《图兰朵》与京剧《图兰朵公主》审美表现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月华;百年经典 异曲同工[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园花;昆曲“五旦”演唱技巧对民族声乐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艳;昆曲“闺门旦”和歌剧抒情女高音的比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6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86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