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曲《渔樵问答》感受“山林之乐”
本文关键词:从古曲《渔樵问答》感受“山林之乐”
更多相关文章: 渔樵文化 历史渊源 渔樵形象 山林之乐 矛盾根源
【摘要】:本文结合《渔樵问答》所彰显的渔樵形象展开论述,从寄形山水到寄情庙堂,再到志在山水,从而将古代渔樵形象的高度繁荣,以独特的社会视角给予解读,在幽美深闳的千古追问中,喧哗不朽的艺术价值与对生命个体的冷静沉思。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渔樵文化 历史渊源 渔樵形象 山林之乐 矛盾根源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当论及中国的文学分类时,他将中国文学从文化的视角上分为廊庙文学和山林文学。廊庙文学意为走进主人的家中,为主人帮忙或帮闲,而山林文学则主张将身心寄于山林,既不帮忙,也不帮闲,所谓隐逸于青山绿水间。从今人对廊庙文学和山林文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与挫琴历史渊源的认知[J];齐鲁艺苑;2009年06期
2 张延春;;原生态唱法初探[J];中国音乐;2009年03期
3 马红伟;郑兵;;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功能价值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钱彤;中国流行歌曲历史渊源初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陈湘;;关于琵琶及其右手演奏技术[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6 魏军;;再看《战地新歌》的历史渊源[J];时代教育;2007年29期
7 呼格吉勒图;;三弦源流新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黄家南;;浅读东海人龙舞[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9 詹皖;;海门山歌的艺术特征与传承保护[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黄翔鹏;音乐考古学在民族音乐型态研究中的作用[J];人民音乐;198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汉松;;文山州壮剧音乐概述[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2 郑国权;;两岸互动,推动泉州弦管的保护与振兴[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3 郑国权;;历代积淀,多元形成——略论泉州南音何以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鲍自斌;;龟兹乐舞和现代维吾尔歌舞的历史渊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安生海;;规模盛大的丹麻土族花儿会[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文;海南民间音乐[N];海南日报;2005年
2 记者 王艳 徐桢 通讯员 江睿 大强;海州五大宫调跻身首批“国遗”[N];连云港日报;2006年
3 张琬麟;扮靓动作人生[N];中国服饰报;2008年
4 黄春宇;气势磅礴舞英歌[N];汕头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大会来宾兴致勃勃观看《太阳女》[N];楚雄日报(汉);2007年
6 记者 刘尧;巢湖民歌“申遗”工作进展顺利[N];巢湖日报;2005年
7 青海省副省长 吉狄马加;《秘境青海》:颂歌与天籁的共鸣[N];青海日报;2009年
8 王瑟;哈萨克族“黑萨”史诗首获整理[N];光明日报;2008年
9 王达聚;赴三宝彝族乡考察民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10 鲍文锋 王志君 马晓东;探访千年新金民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桑海波;一兵双刃:音乐与文学之比较及基本关系定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明;西安鼓乐的现状及传承[D];兰州大学;2008年
2 廖红;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薛业浩;黄梅戏之花腔小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飞胜;开封二夹弦的考察研究及其未来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5 罗e,
本文编号:991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99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