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二泉映月》“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17:22
本文关键词:钢琴曲《二泉映月》“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理论探究
【摘要】: 本文追溯“中国韵味”的源头,借鉴中国音乐哲学和美学的思想精髓进行理论分析,梳理出与“中国韵昧”相关的五个“境界”层次:“假实境——假虚境——实虚并行之境——实境——虚境”,并以此作为主线贯穿全文。五个层次的“境界”体现了两种涵义,从个人全文写作的角度而言,其作用为指导核心思想,(注:第四章中明确指出该文所含的“境界”层次仅达到“实虚并行之境”,有待继续发展的空间。)从钢琴《二泉映月》的音乐结构分析角度而言,则使这五个层次分别对应钢琴曲《二泉映月》曲体的五大部分,环环相扣揭示该曲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内涵。 此外,根据崔宪《探律集》一文中提及,不同音调风格的产生是由于律制上的不同所引起的,因此,解决律制矛盾这个问题,等于解决了“中国韵味”的核心问题。 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并未直接以律学计算的律差换算角度出发,而是以此为基点,“求意换形”,以另外一种方式替代。在具体阐述过程中,采取以解读音乐文本为核心,运用“钢琴性”(指适用于钢琴性能发挥的所有演奏技巧)的原理,探寻“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各种相关表现手段,目的在于挖掘新的钢琴语言,并将这些表现手段运用于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奏实践过程中,从而在实践中最大程度地削弱律制矛盾的影响。结语部分是对“境界”进一步发展的探讨和对我国钢琴新语言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国韵味 境界 动态律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绪论8-14
-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8-9
- 第二节 研究综述9-14
-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1-14
- 第一章 "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内涵14-20
- 第一节 关于"中国韵味"14-15
- 第二节 "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理论分析15-20
- 第二章 "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特点20-44
- 第一节 钢琴构造与二胡构造的特点20-22
- 一、钢琴构造的优势与劣势21
- 二、二胡构造的优势与劣势21-22
- 第二节 钢琴律制与二胡律制的比较22-24
- 一、十二平均律23
- 二、五度律23
- 三、十二平均律与五度律的律差23-24
- 第三节 "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表现手段24-44
- 一、吟诵25-27
- 二、力度27-31
- 三、不同触键法所产生的音色效果31-32
- 四、音色多样化32-37
- 五、不同泛音撞击所产生的色彩变化37-40
- 六、韵律运动40-44
- 第三章 "中国韵味"演奏处理的实践过程44-68
- 第一节 假实境——散起(散)47-49
- 一、引题47-48
- 二、连题48
- 三、变题48-49
- 第二节 假虚境——入调(慢)49-50
- 第三节 实虚境并行之境——入景(中)50-52
- 第四节 实境——复起(快)52-66
- 一、节奏单位一览表53-56
- 二、音型模式一览表56-60
- 三、节奏密度60-66
- 第五节 虚境——尾声(散)66-68
- 第四章 结语68-72
- 第一节 中国钢琴演奏处理的自身定位68-69
- 第二节 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69-72
- 一、动态生命观69-70
- 二、个性化演奏处理70
- 三、对中国传统民族钢琴作品演奏处理的见解70-72
- 参考文献72-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恬;从《夕阳箫鼓》浅谈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9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1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