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风格的流派归属

发布时间:2017-10-13 05:39

  本文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风格的流派归属


  更多相关文章: 柴可夫斯基 风格 浪漫乐派 民族乐派 归属


【摘要】: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与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有一定联系,但他们之间又有本质的区别。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整个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的关系。本文分别站在历史和音乐创作的角度上探析两者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个人结论,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风格应属于晚期浪漫乐派。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德州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风格 浪漫乐派 民族乐派 归属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柴可夫斯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家。但关于他的时期界定,国内的诸多学者一直没有给予确定的回答。有的认为将其归为俄罗斯的民族乐派,有的则认为属于浪漫乐派。当然,晚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不是对立的,民族乐派是浪漫派的一个分支,二者实质上是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卫;沉郁的俄罗斯性格——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J];音乐天地;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罗可曼;;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喻樱;;高尚的人格、圣洁的心灵——交际花薇奥列塔性格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符周利;;论西方宗教对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王晶一;;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咏叹调《我心花怒放》演唱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吴建华;;美国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格什温及其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熊丹;;浅析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孙晨荟;;一本珍贵的藏文天主教歌谱《Chants Religieux Thibétains》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张红霞;肖俊俊;;古希腊声乐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张有川;里盖蒂音乐创作中和声语言的技法特征与发展轨迹[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莫扎特歌剧《女人心》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丹;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熊焱;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本体分析与演奏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旭峰;山东省临沂市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爽;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敬华;尚德义三首花腔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关彦;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冠英;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春之祭》原始宗教仪式音乐表现形式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贤忠;;论影响德彪西及印象乐派的音乐[J];艺术百家;2007年S1期

2 于倩;;门德尔松《船歌》与柴可夫斯基《船歌》的比较分析[J];歌海;2008年05期

3 唐勇;;柴可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调性思维[J];艺海;2008年04期

4 路广;;“殊途同归”的民族音乐风格发展道路——从“强力集团”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谈起[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廖西林;;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探析[J];艺术教育;2010年12期

6 翁百超;;浪漫唯美的舒曼——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J];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7 韩玉;;走进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殿堂——了解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及成因[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8期

8 俞抒;;纪念柴可夫斯基[J];音乐世界;1990年07期

9 陈丹燕;;伤痛的纪念[J];人民文学;2001年07期

10 覃嫔;;音乐表演艺术中的风格与流派[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京朝;冯苏宁;;浅谈专题片风格的定位和体现[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雪敏;张海燕;;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及产品风格[A];第三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旖;;竹纤维汗布丝光处理前后风格对比[A];“云竹杯”首届中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峰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晓峰;;试论提高科技期刊的品位[A];学报编辑论丛(第六集)[C];1996年

5 黄志欣;;浅析海伦剪纸的风格特色[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鸿武;蔡莲红;蒋丹宁;;语音表现力的感知分析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周强;;主科严格对位的教学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杜赵群;于伟东;;服装面料风格的模糊聚类研究[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招霞;;室内装饰织物色彩与室内环境的关系[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孟云飞;;流行书风浅议[A];北京三希堂艺术院艺术家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江峰;谁害死了柴可夫斯基和杜甫[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驻俄罗斯使馆文化处 郭晓彦;亚洲选手水平明显提高[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记者周良;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落幕[N];人民日报;2002年

4 梁庆生;把古典音乐大师请回家[N];信息时报;2000年

5 赵建人;此恨绵绵无绝期[N];文汇报;2003年

6 ;乌克兰音乐教育的中心[N];音乐周报;2003年

7 黄定远;永远的《天鹅湖》永远的柴可夫斯基[N];中国邮政报;2001年

8 记者 廖翊;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首场演出成功[N];人民日报;2009年

9 江 东;舞蹈季上新意多[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特派记者 伍斌;上交征服圣地亚哥观众[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于书;20世纪中国家具艺术风格解读[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徐晨阳;“意”与“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张见;传教士影响下明清人物画风之嬗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赵岩;明清西洋风绘画研究(1579-1840)[D];东南大学;2006年

6 李放;苏轼书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春泉;十五世纪哥特式绘画风格对意大利绘画影响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晓飞;杨家埠木版年画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余何;渌水亭文人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蒋毅;从歌剧《蝴蝶夫人》看普契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伍立峰;战国中山国工艺美术的风格[D];苏州大学;2005年

5 贾如丽;中国现代插图艺术风格及审美思潮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建梅;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风格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黄清玲;美丽的诗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陶春林;略论谢g诗歌的“清丽”风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牟效萱;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张宏志;从《永别了,武器》中读海明威的艺术风格[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3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23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