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曲牌音乐要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聊斋俚曲曲牌音乐要素研究
【摘要】:蒲松龄先生利用当时当地流行的时调俗曲和方言俚曲,以曲牌连缀的形式,创作了十五部聊斋俚曲。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用南北曲联套的曲牌连缀形式而改用俗曲,语言鲜活生动,曲调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聊斋俚曲曲牌以变化统一的调式、经典独特的拖腔、通俗朴实的衬句、贯穿始终的音乐素材、变化多样的节奏、种类繁多的旋律等特点赢得大众的喜爱,三百年来久唱不衰,被誉为"明清俗曲"的活化石。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曲牌 音乐研究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采用当时流传在民间的小曲,加上山东淄川一带的方言及方言俚语创作而成的。据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上记载的俚曲有十四部,其中说唱本《富贵神仙》后改写为戏剧本《磨难曲》,形成各自独立的两部,所以聊斋俚曲目前共有十五部。聊斋俚曲语言风趣活泼,使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宁,唐艺;从俚曲音乐的曲式结构感情色彩析它的艺术特色[J];蒲松龄研究;1996年02期
2 管谨义;谈蒲松龄的俚曲及其《玉娥郎》[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年04期
3 刘晓静;蒲松龄俚曲中“承前启后”的【玉娥郎】[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刘晓静;蒲松龄俚曲的调式与音调特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郑刚;;聊斋俚曲《磨难曲》之【玉娥郎】音乐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吉志;六十多年来蒲松龄俚曲研究概述[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李汉举;;2003年蒲松龄研究综述[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3 尹玉箫;郑刚;;聊斋俚曲《磨难曲》之【玉娥郎】音乐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7年02期
4 杨宝春;;聊斋戏的艺术形态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廖家骅;音乐的共性与个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赵静;;英语歌曲的演唱教学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孔静柳;;音乐节奏型命名的具体策略[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栾玲;;“五线谱”课堂教学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栾玲;;高职基本乐理选修课教学微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宇;;以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评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朝坤;李建中;赵庆军;陈自强;;HIT-DML及其关键算法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秋萍;几种结构损伤诊断方法对比研究及实验验证[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3 孙佳音;音乐要素自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5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随军;傅立叶级数理论的起源[D];西北大学;2010年
8 王峰;美尔音级轮廓特征在音乐和弦识别算法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漆明镜;“清商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滕丽民;新疆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春柳;影视音乐的表意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慧颖;我国乐理书中的三种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5 郭宏纪;近代以来的“燕乐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倩;勤于钻研 勇于探索[D];河南大学;2011年
7 郭三卿;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陈雨;基于Key-dependent HMM的音乐和弦识别系统[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海霖;沧海遗珠:西贝柳斯钢琴小品集(Op.76)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芦莎;阿尔贝尼兹钢琴音乐风格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鸿魁;;聊斋俚曲的方音特点[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2 郑刚;尹玉箫;;聊斋俚曲今唱探微[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3 刘晓静;《蒲松龄俚曲》曲调风格形成的语言因素[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刘晓静;蒲松龄俚曲中“承前启后”的【玉娥郎】[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琦;焉树芬;;聊斋俚曲曲牌音乐要素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2 周琦;焉树芬;;聊斋俚曲【叠断桥】曲牌音乐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刘秀荣;;论聊斋俚曲的演唱艺术风格[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4 马娜;;聊斋俚曲的风格特点及其影响[J];美与时代;2007年05期
5 王百灵;;浅谈聊斋俚曲的艺术特色[J];蒲松龄研究;2007年04期
6 王百灵;;浅谈俚曲情感表现的多样性[J];蒲松龄研究;2006年03期
7 车锡伦;《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序[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8 李万鹏;聊斋俚曲中的“十样锦”[J];蒲松龄研究;1997年04期
9 巩武威;论聊斋俚曲《蓬莱宴》[J];蒲松龄研究;1999年02期
10 刘水云,车锡伦;聊斋俚曲与“倒喇”[J];蒲松龄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锦扬;;福建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3 ;吉林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4 ;武汉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5 洛秦;;世界音乐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上海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7 ;天津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8 刘中原;;社会音乐学——一门新兴的学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任广世;;【北骂玉郎带上小楼】及【渔灯儿】套源流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立业 闫盛霆;蒲翁故里添新景 聊斋俚曲又重唱[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闫盛霆;“聊斋俚曲”有了自己的艺术团[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闫盛霆;《求骂》展现聊斋俚曲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陈荃有;《音乐研究》创刊50周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闫盛霆;明清俗曲的活化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杨红;“音乐研究定位”研讨会在港召开[N];音乐周报;2001年
7 冯光钰;“俗曲研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N];音乐周报;2007年
8 周来达;聂耳本是自然人[N];音乐周报;2007年
9 熊晓辉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音乐人类学:“文化中的音乐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记者 张颖;研讨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N];福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车振华;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瑾;汉传佛教瑜伽焰口与全真道教铁罐施食仪式音乐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金国;聊斋俚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周琦;聊斋俚曲曲牌音乐要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王曦s,
本文编号:1045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4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