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论斯卡拉蒂奏鸣曲在巴扬手风琴演奏中的技术运用

发布时间:2017-10-20 20:18

  本文关键词:论斯卡拉蒂奏鸣曲在巴扬手风琴演奏中的技术运用


  更多相关文章: 斯卡拉蒂 奏鸣曲 巴扬演奏 技术运用


【摘要】: D·斯卡拉蒂古钢琴奏鸣曲在当下的研究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在巴扬手风琴演奏其作品中,笔者从乐器的性能出发,就巴扬与其它键盘乐器在物资构成和技术特点上的比较,从而来探究巴扬演奏斯卡拉蒂奏鸣曲的演奏技法。 在研究巴扬演奏斯卡拉蒂奏鸣曲的技术运用中,本文从触键的基础开始,并延展到气息的控制、音色的变化、复调织体的展现、装饰音的演奏等方面。 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的巴扬手风琴演奏既要注意到原作的音乐内容与风格,更要注意到巴扬演奏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特性。本文从巴扬手风琴的乐器特性出发,对演奏中的特性处理进行了探讨。其一是触键的特性控制问题,其中要注意到力度与音色的处理问题,而下键和离键问题上除了要注意快慢的运用外,还要与乐句相结合。其二是气息的控制问题,核心是风箱的具体运用,探讨了风箱的开合及其与音乐内容和风格的相适合。其三是音色的开发问题,核心是运用变音器来发展原作中的既有模仿手法;但还探讨了原作中蕴含音色的开发,即如何从音区的内在含义中设计出变音器的使用,以丰富和拓展原作的音响。其四是对声部的均衡处理,其中的核心对复调乐段和装饰音的演奏处理,复调演奏中要注意剑声部的均衡问题,尤其要注意到持续音处理;而装饰音则要注意在演奏中左右手的配合,不能单独就装饰音本身来探讨。 本文的研究最后还提出了研究的延展性意义,即如何将专题研究与普遍研究相结合,如何作用于演奏的实际,也就是本文的社会应有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当下的理论研究和研究、甚至相关学科提供启迪,以便推进演奏理论研究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斯卡拉蒂 奏鸣曲 巴扬演奏 技术运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0
  •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7-8
  • 二、论题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8-10
  • 第一章 巴扬手风琴进化发展与钢琴等键盘乐器的比较10-15
  • 第一节 巴扬手风琴的发展10-11
  • 第二节 键钮(巴扬)手风琴与键盘乐器的特点之比较11-15
  • 一、在演奏范围上的优势11-12
  • 二、巴扬手风巴扬琴较之于传统键盘乐器的新特点12-15
  • 1、新音阶12-13
  • 2、平行和声13
  • 3、新的音响效果13-14
  • 4、其它新特性14-15
  • 第二章 斯卡拉蒂钢琴作品和巴扬手风琴的演奏技术、音乐风格之分析15-20
  • 导言15
  • 第一节 斯卡拉蒂奏鸣曲的特征15-16
  • 第二节 斯卡拉蒂奏鸣曲结构特征对演奏的要求16-18
  • 一、斯卡拉蒂对古典奏鸣曲上的发展16-17
  • 二、斯卡拉蒂奏鸣曲中的"核心点"17-18
  • 第三节 斯卡拉蒂奏鸣曲结构分析在演奏上的体现18-20
  • 一、宏观声响的对比18
  • 二、碎音的运用18-19
  • 三、转调19-20
  • 第三章 巴扬手风琴演奏技术在斯卡拉蒂奏鸣曲中的运用——关于各类演奏技巧的把握运用问题20-30
  • 导言:斯卡拉蒂奏鸣曲古钢琴演奏技术概述20
  • 第一节 双手触键的统一20-22
  • 一、关于右手的触键方法问题20-21
  • 二、关于左手的触键方法问题21-22
  • 第二节、风箱运行中气息感的控制22-25
  • 一、长风箱控制与应用23
  • 二、短风箱控制与应用23
  • 三、抖风箱的控制与应用23-24
  • 四、风箱的设计24-25
  • 第三节 音色的控制与开发25-28
  • 一、变音器的使用25-26
  • 二、触键26-27
  • 1、"下键"、"离键"的快慢26-27
  • 2、乐句的收音27
  • 三、音色的模仿与变换27-28
  • 第四节 其它应用问题28-30
  • 一、复调演奏的特性处理28-29
  • 1、力度层次的处理28
  • 2、奏法问题28-29
  • 3、声部的线条问题29
  • 二、装饰音29-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2
  • 答谢辞3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晓楠;手风琴在阿斯托尔·皮亚佐拉探戈音乐中的演绎[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69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69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