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话鼓》看尼日利亚当代作曲家钢琴作品
本文关键词:从《通话鼓》看尼日利亚当代作曲家钢琴作品
更多相关文章: 非洲钢琴艺术 跨文化交叉 《通话鼓》 文本分析
【摘要】: 20世纪是人们摆脱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从而获得民族独立复兴的世纪。在世界文化格局中,西方文化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因各种非西方的民族文化的崛起或复苏而削弱。在这历史浪潮中,非洲大陆掀起了一场对自身文化历史存在以及其独特价值认同的文化复兴运动,试图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心,这对于黑人世界来说是极其不易的。 在这场运动中,人们在强调“非洲个性”、“黑人性”的同时,并没有排斥西方或其他外来文化,而是将其先进的思想文化吸纳进来,从而出现了一种由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整合或交叉而成的黑人文化。在这多元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非洲音乐文化也呈现出交融的特点,这在非洲钢琴音乐创作中可以显现。当代尼日利亚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阿金·尤巴(Akin Euba)提出的“非洲钢琴艺术”(African Pianism)音乐创作理论,成为20世纪非洲音乐创作领域的主体。非洲传统音乐以打击乐的方式来进行构思,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加上复杂多变的交叉节奏,为非洲钢琴艺术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非洲风格钢琴音乐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非洲钢琴艺术特征、跨文化交叉现象等都极具研究价值。一些非洲作曲家们积极进行着非洲钢琴艺术的创作实践,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阿优·班科尔(Ayo Bankole)《C调第二奏鸣曲(受难曲)》、阿金·尤巴(Akin Euba)《非洲钢琴艺术探索,曲1》、约舒瓦·乌佐伊戈维(Joshua Uzoigwe)《通话鼓》、保罗·孔耶(Paul Konye)《非洲微型无词歌》(卷一)、恩凯如·奥科耶(Nkeiru Okoye)《黄昏》等作品。 本文将通过对当代尼日利亚作曲家约舒瓦·乌佐伊戈维(Joshua Uzoigwe)的钢琴作品《通话鼓》进行分析研究,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角度,向人们介绍传统音乐素材与欧洲创作技法相结合的非洲钢琴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非洲风格。让人们认识到以往的“文化相对论”不再是判断衡量某种文化价值的惟一标准,将传统民间音乐放到特定的人文环境中考察是当代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思维模式。
【关键词】:非洲钢琴艺术 跨文化交叉 《通话鼓》 文本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论题的提出10
- 研究对象的设定10
- 主要研究方法10-11
- 研究现状背景11-13
- 研究内容与目的13-15
- 第一章 创作背景15-26
- 第一节 尼日利亚传统民族音乐概况15-16
- 第二节 关于非洲钢琴艺术创作理论的发展概况16-26
- 一、非洲钢琴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16-18
- 二、非洲钢琴艺术作品的创作特征18-20
- 三、主要专业作曲家概述20-26
- 第二章 非洲音乐的节奏特征26-34
- 第一节 节奏的基本组织形态26-29
- 一、标准节奏型26
- 二、关于时距26-27
- 三、关于时线27-28
- 四、关于赫米奥拉28-29
- 第二节 多声部的交叉节奏形态29-32
- 第三节 合成节奏型32-34
- 第三章 《通话鼓》的文本分析34-54
- 第一节 结构布局34-46
- 一、第一首:《乌孔姆》34-37
- 二、第二首:《巴塔》37-38
- 三、第三首:《伊鲁鲁》38-40
- 四、第四首:《咚咚》40-42
- 五、第五首:恩乌·阿玛拉42-46
- 第二节 节奏特征46-48
- 第三节 本土文化的表象特征48-54
- 一、音区的宽空间(大跨度)结构48-50
- 二、力度的高反差对比50-54
- 第四章 多元文化的创作特征54-62
- 第一节 非洲元素54-58
- 一、素材来源54-55
- 二、节奏思维55-57
- 三、音响特征57-58
- 第二节 欧洲元素58-60
- 一、旋律思维的影响58-59
- 二、调性观念的影响59
- 三、十二音技术的影响59-60
- 第三节 多元音乐文化的结合60-62
- 一、音乐结构的双重特点60
- 二、音乐语言的多方对话60-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66
- 致谢66-67
- 附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步玉琴;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马芮;;钢琴发展与音乐流派变迁(续)[J];音乐生活;2006年12期
3 孙培杰;;怎样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弹奏巴赫的钢琴作品[J];音乐生活;2007年03期
4 紫茵;;中国原创钢琴音乐的盛宴 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落幕[J];北方音乐;2007年07期
5 闫云慧;;独特的绝作——巴赫《意大利协奏曲》赏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李莎;于风亮;;崔世光:奥运琴声穿越国界[J];青岛画报;2008年11期
7 贡琳;;中国钢琴作品技术练习教学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11期
8 戴文桢;;钢琴踏板与音乐风格[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曹仕锋;;钢琴艺术发展概述暨钢琴作品风格分析[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陈平;;论钢琴作品的民族性 时代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莹;;浅谈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性[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李昕;;黑人传统音乐中的鼓文化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蕾;白建宇:我所有的话都在音乐里[N];广州日报;2011年
2 安瑞;金钟奖重视含金量[N];音乐周报;2002年
3 李巧艺 编译;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列[N];音乐周报;2004年
4 牛帅;不止春天有交响[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解彤 李如春;山艺致敬梅西安百年诞辰[N];音乐周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邢晓芳;跳出“花盆”,花更美更鲜艳[N];文汇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杨桂青;音乐之美浸润别样人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杰;为生命谱写最壮丽的赞歌[N];音乐生活报;2010年
9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吴雅梦;诠释教学软实力[N];音乐生活报;2011年
10 李西安;苏夏教授:“在星辉斑斓里放歌”[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娟;从《通话鼓》看尼日利亚当代作曲家钢琴作品[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正梅;20世纪50--80年代中韩钢琴作品创作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覃也倬;钢琴作品中的广西壮族特性表现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孙纪丽;简析高平钢琴作品《夜巷》[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静斐;舒曼钢琴作品音乐语言特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冰;徐振民钢琴作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杨;探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新思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滕丽民;新疆民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杜鹃;约翰尼斯·玛利亚·施陶德及其钢琴作品《运动》的介绍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媛媛;石夫钢琴作品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70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7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