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大型二胡创作作品选集系列》序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大型二胡创作作品选集系列》序
更多相关文章: 二胡独奏 二度创作 文化诠释 二胡艺术 中国当代 作品选 民族器乐 刘天华 演奏技巧 双文化
【摘要】:正为"中国当代大型二胡创作作品选集系列图书"写序,主要的动机,不是对其中收录的作品作某种创作评价(虽然这种评价非常必要,并且确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去做),而是主要围绕"双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诠释"及二胡演奏中的二度创作问题,对当代大型二胡作品的创作、演奏以及教学中触及的各类问题,作某种反思,以此为契机,引发对以二胡为代表的中国弓弦艺术乃至民族器乐在当今文化、教育发展中的思考。
【作者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
【关键词】: 二胡独奏 二度创作 文化诠释 二胡艺术 中国当代 作品选 民族器乐 刘天华 演奏技巧 双文化
【分类号】:J632.21
【正文快照】: 为“中国当代大型二胡创作作品选集系列图书”写序,主要的动机,不是对其中收录的作品作某种创作评价(虽然这种评价非常必要,并且确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去做),而是主要围绕“双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诠释”及二胡演奏中的二度创作问题,对当代大型二胡作品的创作、演奏以及教学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修海林;关于中国音乐“双文化”现象的若干思考[J];音乐研究;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强,梅霞;“中国音乐何处去”之思[J];音乐研究;2000年04期
2 王晓俊;刘承华;;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1期
3 汪毓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几个史学观点的认识[J];中国音乐;1999年04期
4 徐文武;一部关注美育的音乐美学著作──读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有感[J];中国音乐;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琼;改革开放三十年音乐美育思想谱系的梳理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2 窦青;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智丹;普通高校中国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4 唐彦春;不法祖宗而所以深法祖宗[D];河南大学;2008年
5 李艺楠;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钢琴伴奏谱)》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学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和”的四个维度[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梦园;论“土洋之争”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修海林;对音乐史学发展的探讨[J];音乐研究;1986年03期
2 沙梅;弘扬民族文化与中国独特的音乐界[J];音乐研究;1990年04期
3 修海林;选择中的反思[J];音乐研究;1993年01期
4 周海宏;危机中的抉择——对改造、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再认识[J];人民音乐;1989年01期
5 修海林;音乐存在的听觉感知基础[J];中国音乐;1990年03期
6 修海林;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J];中国音乐;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二胡艺术发展琐谈[J];音乐天地;1997年04期
2 孙康宜;跨学科的对话——关于瑞典“文化诠释”国际会议[J];南方文坛;2000年05期
3 ;张国荣作品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5期
4 欧阳友权;文学缪斯的女性解读——评《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5 何奇松;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文化诠释[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朱利民;“茶佛一味”的文化诠释[J];人文杂志;1999年01期
7 蔡尚;他是二胡花园中辛勤的园丁[J];小演奏家;2003年12期
8 朱新建;;马辉作品选[J];中国书画;2010年12期
9 谭永局;;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及其二胡艺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赵梦歌作品选[J];美术界;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冕;;书写作为一种责任——序古远清《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2 虹宝音;;颇具特色的中国当代贵金属纪念币综述[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3 程波;;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泛底层”悖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王敏;;中国当代区域文学的现实主义书写与反思——以新疆新生代汉语文学创作为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5 ;“中国当代十大优秀青年诗人”大型评选活动揭晓[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6 ;后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7 管祥麟;;我的民艺中国行——霞客精神的延伸[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8 涂鸿;;新时期中国当代西南地区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摘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润琦;;论中国当代价值观变革的几个问题[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曹q;;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性图像”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陈少峰;打造文化出口产品的“十个一工程”[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郑洞天;长河中的倒影[N];人民日报;2004年
3 杨文;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成果[N];人民日报;2005年
4 文新;《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首发[N];文艺报;2007年
5 高春颀;中国当代油画投资前景未必乐观[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6 记者 丰舒潍邋张蕊 实习生孙露;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焦作旅游诗作展昨开展[N];焦作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丰舒潍;我和焦作有个约定[N];焦作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桂青;汉学背后有没有一张高傲的脸[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黄华;第六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开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于宏建邋马剑;中国当代电影展亮相莫斯科[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庆如;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艾慧;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1979-1996)[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吉德;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研究(1979-2000)[D];南京大学;2002年
7 严健民;中国当代山水画在美国东部的认知[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朱忠翠;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研究(Ⅱ)[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刘慧婷;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10 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恋;论中和之美在二胡艺术作品中的体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尹剑武;论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历树奎;中国当代廉政文化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曹梦圆;论歌剧《江姐》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5 陈佳;从艺术家视角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冰;当前中国的多边主义外交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光海鹏;论唢呐演奏在二度创作中技术的把握[D];山西大学;2012年
8 王艳;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张艳秋;三弦独奏曲《听风》的二度创作[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10 郭红玲;中国当代品牌家具展览展示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071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7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