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乐文化的象征意义
本文关键词:古琴音乐文化的象征意义
【摘要】:古琴在现代人的眼中是一件历史悠久的乐器,琴声独一无二,带给人们不可言喻的美妙感受。但是,琴在古代却是一件神圣之物,象征着华夏民族万事万物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从它诞生之日起,先人们就将自己的美好愿望、价值观、信念编织到古琴之中,赋予它民族的理想,精神和生命的意义。它从"通神灵合天地之和"的神圣之器,转变成文人雅士的修道工具,继而成为了今天人们陶冶情操的乐器,它自始至终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性,携带着各个时期的文化信息,完整地保存了历史中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特征,人文理念和精神面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缩影。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项目与研究部;
【关键词】: 古琴 文化 象征意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世纪琴学研究》中的一个章节,项目编号:07JJD760089
【分类号】:J632.31
【正文快照】: 古琴在现代人们的眼里是一件传承了几千年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乐器,弹琴之人的身份是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奏员或艺术院校的教师,也有古琴业余爱好者,弹琴之人目的是为了带给人们愉悦、快乐;听琴人是为了欣赏音乐、陶冶情操,但是,古琴在远古的过去,不是一件现在人们眼里的乐器,而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童江梅;;论合唱训练的着力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5 程海艳;;宝卷音乐美学思想探微——以《临泽宝卷》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6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梁宇;;从舞赋走进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汤其林;唐玲;;从《论语》看孔子的乐舞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海君;;论“宰割辞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瑞峰;;徐州韩山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画像石[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4 余瑾;鲁新华;林华景;李莉;古琨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老年音乐保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育伦;张小琴;;端午文化内涵浅析[A];2010海峡两岸第六届端午文化论坛研究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曦;论由中国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与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霞;小说《金瓶梅》的音乐史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晓红;;中英颜色词象征意义的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2 杜曾慧;赵冬艳;;色彩语码象征意义的文化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樊金花;;浅谈英语中的颜色词[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3期
4 赵利群;;探讨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9期
5 高芳;;论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鲁俊彪;;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J];集宁师专学报;2007年02期
7 王菁;;红、白、黑、黄——浅析中西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4期
8 杨玉明;;俄罗斯文化中树木的习俗、象征意义[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曾沉;;英汉数字词应用对比与翻译[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杨凤丽;;英汉空间词的运用与象征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娟;;俄文报刊标题中的文化内涵[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姚洁;;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英文)[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白兴易;赵得成;柴英杰;;文化内涵与工业设计[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文刚;;诗国长城 文化丰碑——中国常德诗墙文化内涵解读[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哲;;中西色彩文化内涵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夏晓春;;设计创意是企业品牌化发展的原动力[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于铁成;;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万依;;紫禁城文化内涵浅识举隅[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9 马玉山;;论晋阳古都的文化内涵[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黄毅;;英汉基本方位词的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刁艳;浙派琴学关照古琴现实生存[N];音乐周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凤兰;莫让古琴成“绝响”[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吴丹;古琴复兴:面向大众,求其友声[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吴丹;古琴的“第二春”[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何淑芳;武威文物 唐代桐木古琴[N];武威日报;2005年
6 巍子;比起古琴 我还小[N];音乐周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周莹;扬企牵头制定古琴行标[N];扬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袁柳 (源流);古琴在无锡的“热”与“冷”[N];无锡日报;2009年
9 张杰;赵家珍 古琴蕴蓄着一种持久的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北京高校古琴社团生存状态调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丽;宋代咏史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冯彤;“和纸”的制作工艺及象征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韩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透视[D];南开大学;2009年
4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5 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傅丽莉;安塞尔姆·基弗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张明敏;中国传统司法审判制度法文化内涵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涂敏华;历代都邑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艳丽;先秦两汉文学老妪形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嵋;试论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D];苏州大学;2005年
2 张锐;俄汉语动物词文化语义对比[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陈俐燕;陕西民间美术色彩在数码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马丹;论汉语成语中十二种生肖动物的象征意义及其教学[D];四川大学;2006年
5 陈涛;吉祥文化下的蝙蝠图案研究及符号化解读[D];重庆大学;2008年
6 祝军;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与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邓小娟;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文化解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冷赛猛;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文化陷阱[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云;功能语义场视角下的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D];湘潭大学;2006年
10 陈华琴;现代汉语惯用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8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078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