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重新解读

发布时间:2017-11-12 05:31

  本文关键词: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重新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和声 天地合德 感应关系 声无哀乐 平和 至和


【摘要】: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声无哀乐论》、《琴赋》、《琴赞》等文中,而以《声无哀乐论》一文最为著名。该文不仅是嵇康众多诗文中的名篇,更以其新颖的观点,智慧的辩辞,成为中国古代乐论中极为难得的佳篇,历代学者一直不断地对此文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多从思想史、哲学史、美学史角度切入,而以范畴逻辑角度对之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对嵇康《声无哀乐论》一文进行重新解读,期望达到如下目标:一、呈现此文中的音乐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轨迹;二、提炼代表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特征的范畴概念;三、反思嵇康音乐美学思想存在的问题并概括其理论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分类号】:J601
【正文快照】: 一、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现状现阶段有关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学说[2]:(一)本体说。以汤用彤的《魏晋玄学论稿》为代表,汤用彤认为嵇康“由名理进而论音声,再则由音声之解而推求宇宙之特性”。[3(]二)境界说。以李泽厚、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论指挥美学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升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贺诗泽;;海子:精神冰点的生命独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余虹;;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林大志;再论萧纲的宫体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陈希红;;情礼递变与魏晋士风转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于川;《吕氏春秋》美在“中和”思想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刘天利;;楚狂屈原的精神个性与诗歌创作形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陈慧敏;;论宗教意识缺失对中国传统失意文人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心希;;泉州书院、社学的发展与朱熹理学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吉定;;回顾与展望:庾信研究六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蓝旭;;东汉中叶文风述要[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周绍恒;;《玉台新咏》的编者及编撰时间考辨——兼与章培恒先生商榷[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10 余瑾;鲁新华;林华景;李莉;古琨如;;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老年音乐保健[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西武;山地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路;潘岳辞赋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春香;;试论嵇康乐论的玄学美学思想——以《声无哀乐论》为中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赵国乾;;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和”美学思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 车坤;;论心与音乐的关系——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思想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4 姚锋;;《声无哀乐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探析[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1期

5 夏冰;;浅谈《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7期

6 齐向军;;《声无哀乐论》中关于音乐功能的阐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李银萍;;从《声无哀乐论》中的纯音乐理想看嵇康的人格精神[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8 刘红红;;“声无哀乐”论与魏晋时期艺术本体的独立[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王s,

本文编号:1174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174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