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盛昌《小提琴协奏曲》和声思维与技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姚盛昌《小提琴协奏曲》和声思维与技法研究
【摘要】:本文选择姚盛昌《小提琴协奏曲》为研究对象,以其音高材料的组织为研究内容,力求通过音高的基本结构成分与特性、基本结构成分及其派生体的相互关系与形态以及各类音高材料在作品中的结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作曲家在实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个性与共性、情感与形式等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和声思维与技法特征。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
【分类号】:J622.1
【正文快照】: 导言长期以来,如何实现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与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的有机结合,一直是全体音乐工作者共同关注和不断求索的焦点与核心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本着借鉴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成功经验繁荣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事业的初衷,许勇三带领天津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和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盛宗亮;巴托克与现代中国音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2 郭树群;;“华章”叠奏 参悟人生——记作曲家姚盛昌教授[J];人民音乐;2006年10期
3 刘康华;二十世纪和声的共同逻辑原理与分析方法——尤·霍洛波夫的理论与方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4 刘康华;;二十世纪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衍生的音高关系体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明;;论和声概念的形成发展[J];大舞台;2011年04期
2 汪丽萍;嬗变与回归:对巴托克和声观念的宏观审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 张健;;巴托克音乐创作风格浅析[J];金田(励志);2012年01期
4 潘妤;;论神秘和弦在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练习曲中的体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4期
5 吴涤;巴托克学习民间音乐的态度及其启示[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郭新;;半音进行掩盖下的八声音阶和声语汇——也谈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前奏曲》Op.74的音高组织关系[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庄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法概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张有川;;里盖蒂《木管五重奏》和声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刘文平;;勋伯格的全音阶理论及其实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桂升;;调式还原与主题变形的结构功能——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的套曲结构管窥[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平力;;和声教学中的近现代和声理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张有川;里盖蒂音乐创作中和声语言的技法特征与发展轨迹[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屠艳;亚纳切克的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潇;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玉卉;斯克里亚宾《狂喜之诗》音乐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傅艺;巴托克《小宇宙》之现代音乐教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丽莎;论和弦外音及其演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杨永平;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畅;弗兰克室内乐创作的和声语言及技法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石慧;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郝R,
本文编号:1190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19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