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论当代歌墟文化传播功能的“替代”现象——以广西壮族歌墟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24 09:06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歌墟文化传播功能的“替代”现象——以广西壮族歌墟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歌墟 文化传播 功能替代


【摘要】:歌墟作为广西地区壮民族传承、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传播的功能。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以往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现了现代教育体系、新的谋生方式、现代信息传媒业对传统歌墟的教育、娱乐、择偶等文化传播功能替代的现象。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系;
【基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之口述史与曲谱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QN201223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人类所处的任何一个社会时代,都是由多种关系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体系。在这个社会关系体系中,各种人人之间、群体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群体与自然界之间具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联。这一切关联、关系的产生、维系、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干波;;壮族歌圩文化延续原因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璐;从歌咏场所的现代变迁探寻壮族传统歌咏文化的延续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远玲;审美人类学主客位视野中壮族歌圩及其文化符号意义[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文江涛;柳城壮族歌师传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黎天业;广西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坤丽;壮族民歌文化定位的历史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璐;从歌咏场所的现代变迁探寻壮族传统歌咏文化的延续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隆溪;;诸神的复活——神话与原型批评[J];读书;1983年06期

2 孙利,佐斌;心理学视野中的民族性格[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陆干波;;壮族歌圩文化延续原因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柯杨;听众的参与和民间歌手的才能——兼论洮岷花儿对唱中的环境因素[J];民俗研究;2001年02期

5 徐新建;采歌集谣与寻求新知——民国时期“歌谣运动”对民间资源的利用和背离[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6期

6 马绍玺;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化认同问题[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7 陆晓芹;;“歌圩”是什么——文人学者视野中的“歌圩”概念与民间表述[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8 彭恒礼;;论壮族的族群记忆——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9 覃慧宁;大众传媒背景下山歌的传承与传播机制——以广西宜州市为例[J];民族艺术;2004年02期

10 王春峰,黄国星;田阳敢壮山布洛陀信仰的宗教旅游价值[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坤丽;壮族民歌文化定位的历史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稀琳;;浅谈大新县壮族歌圩的山歌文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221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21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