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17:10
本文关键词: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勃拉姆斯 《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创作特征 音乐美学意义
【摘要】: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德国作曲家与钢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第一部管弦乐作品,是其早期创作最具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也是颇具有古典主义形式和浪漫主义内容的一部作品,它预示和代表了勃拉姆斯后来管弦乐创作的艺术风格。作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作曲家,在浪漫主义音乐的汹涌狂潮中,勃拉姆斯在他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却采用古典主义传统作曲技法,同时又汲取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创作出极具可听性的英雄性和抒情性音乐。作品将英雄性和悠长抒情的旋律、自成一体的个性节奏、颇具色彩的和声调性、质朴优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混合结构的边缘曲式等独特作曲技法,巧妙地组织在均衡的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结构之中,从而在古典音乐形式与浪漫音乐语汇之间搭起一座由此及彼的桥梁,形成了十九世纪下半叶独树一帜的音乐创作风格。因此,对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进行细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勃拉姆斯的生平与创作。第一节简述了勃拉姆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简历:第二节概述了勃拉姆斯的艺术创作生涯,即在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三时期和第四时期的创作及艺术特征;第三节是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介绍了作品的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及人们对它的评价。 第二章:《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法特征,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通过作曲技术分析来研究作品的曲式结构形态、和声构造形态、旋律构造形态、节奏节拍特征等创作特征。第一节,作品的曲式结构形态。全曲三个乐章均以传统的古典主义的结构框架为基础,而第一乐章以单呈示部的奏鸣曲式构成,第三乐章将两种以上的曲式结构原则加以结合,从而形独具特色的混合边缘曲式,并在乐章的后半部分出现两个华彩乐段,构成了这部作品在曲式结构上的两个亮点;第二节,旋律构造形态。作品的旋律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以重复、模进和展开性变奏为主要发展手法加以创新,从而形成立体化、复调化、民族化等独具特色的多样化旋律特征;第三节,和声构成形态。作品以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为基础,保持大小三和弦的组织作用,强调主调性和中心和弦的主导地位;同时使用色彩性和声与浪漫主义半音化和声手法,在这部作品中形成别具一格的和声风格;第四节,节奏节拍特征。节奏是勃拉姆斯创作中具特色的因素,赫米奥拉、切分节奏等是其个性节奏运用的代表,节拍重音位移又形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节奏特色。 第三章:作品的音乐美学意义。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将古典主义传统的理性结构与浪漫主义时代的感性语言、将民族民间音乐的淳朴优美与自身个性特征的内敛自省融溶一体,凝聚一身,实现了古典性、浪漫性、民族性、交融性为一体的完美结合,在创作理念上具有宽泛性。作品中鲜明独特的英雄性和抒情性风格体现了情感论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他作为19世纪下半叶作曲家独树一帜的傲人之处。他的音乐作品将艺术与现实、继承与创新、时代性与哲理性完美的统一起来,构成了音乐艺术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是他对近现代音乐艺术发展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东妮;布拉姆斯钢琴音乐创作的二重性模式[J];钢琴艺术;1997年04期
2 周炜娟;勃拉姆斯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3年07期
3 代百生;古典形式篱苑里的激情宣言——勃拉姆斯的《狂想曲》Op.79[J];钢琴艺术;2003年08期
4 朱贤杰;;一场速度之争引起的音乐会风波——古尔德演奏的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事件回顾[J];钢琴艺术;2007年06期
5 张大龙,徐孟东;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第一乐章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凌宪初;欧洲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变异[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唐晓琳;勃拉姆斯两首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张t,
本文编号:1230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30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