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论理想音乐的自由境界
本文关键词:黑格尔论理想音乐的自由境界
【摘要】:黑格尔的艺术诠释基于形而上学与逻辑辩证,并以此作为阐释音乐艺术的视角与方法。黑格尔音乐哲学的中心问题围绕"内在"意义与"外在"形式的关系展开,其实质是将二元的主客体消融在内在主体性之中,以主体性的维度探察音乐艺术的本质。音乐作为主体趋向自由的艺术,意义及其感性表达的平衡是理想音乐的自由境界。基于此,通过阐发理想音乐的基本内涵,音乐艺术的自由特性以及感性因素的自由原则,尝试论证黑格尔音乐哲学中音乐与主体的关系问题,由此,音乐即成为主体朝向自由的一种方式。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CZX071) 教育部高校专项基金项目(WO1122001) 华东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YL0157113)
【分类号】:J605;B516.35
【正文快照】: 在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中,理想被置入艺术美范畴,是美在确定的感性形式中的理念。通过艺术美或理想,感性艺术形式传达理念的内容或精神;理想也作为黑格尔划分艺术类别的前提,按照历史与逻辑的发展历程,理想获得定性成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与浪漫型艺术。古典型艺术作为理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维凯;黑格尔的情感论音乐美学及其对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华;古典奏鸣曲式溯源[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郭蓉;巴托克音乐的形式和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杨秦生;关于肖邦和他的钢琴叙事曲创作的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4期
4 李真;;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两座高峰——肖邦与李斯特的创作特征之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04期
5 刘珂;浅析海顿音乐创作风格的转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苏振兴,成露霞;论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张良宝;对王洛宾评价问题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孟燕;;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风格比较[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汪洋;谈西方中世纪教会与音乐的关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石蔚;内心音乐听觉的三种形态[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4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岩;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健;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洪江|;从《诺尔玛》看贝利尼歌剧的艺术特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颖;舒曼钢琴组曲《狂欢节》作品第9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所畏;《春之祭》之节奏研究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影响、发展与变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柯扬;影响音乐创作的四个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8 裴佳;试论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兼谈早期键盘变奏曲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9 李如春;格里格《抒情小品》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闫妍;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天成;生命意义的觉解与辩证法的任务[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瑾t,
本文编号:1250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5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