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金湘《小交响曲“巫”》创作简析
本文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金湘《小交响曲“巫”》创作简析
更多相关文章: 《小交响曲“巫”》 融合 西南少数民族元素 现代作曲技法 民族音乐传统的三个层面
【摘要】:本文以金湘作曲的《小交响曲"巫"》中的西南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融合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布局、音高组织、节奏形态、音色特征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剖析,结合"民族音乐传统的三个层面",揭示作品创作中的西南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分类号】:J614.5
【正文快照】: 《小交响曲“巫”》(以下简称《“巫”》)是著名作曲家金湘教授于1996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音乐不分乐章,它通过生动的民间题材,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将作曲家对我国西南诸省的傩戏及原始宗教氛围的民族音乐的印象融入作品,集中体现出20世纪现代作曲技法与浓郁的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成淑;试论慕容鲜卑的形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罗敏中;以儒注屈 融屈于儒——论朱熹的尊屈倾向之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3 朱文斌;回归与融合:联结中西艺术的桥梁——论海外华文诗歌与中国诗学传统[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裴蓓;儒、法管理思想的冲突与融合[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赵榕树;艺术:真情与自然的融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包茂宏;东西方文明在非洲的碰撞、融合与创生[J];世界民族;2003年01期
7 李寅铨,仇发华;冲突还是融合:关于全球化与文明的反思[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8 戎晓云,周抒;文化取向:狂热、亲善、利用——试谈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态度[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丛滋杭;怎一个“异化”了得[J];上海翻译;2005年S1期
10 杨晶晶;;融合与继承——浅析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黄男;赵海银;郭兴杰;;循环经济的内涵:环境与经济的融合[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2 寿航涛;;固网与小灵通网络融合的技术分析[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谢燮;;论音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融合[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刘舒;;从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看“融媒”时代的到来[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曾洪立;;与“自然”融合——秀起堂VS落水山庄[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波;周焯家;田晓滨;罗春山;;King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经胸侧前方椎体三维矫形术[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舒;;从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势看“融媒”时代的到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隗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梁泉;;手机游戏与PC网络游戏的融合[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蕊;陈瑞;;将清洁生产融入环境管理体系的探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志汇;城域网融合业务前景看好[N];通信产业报;2002年
2 浙江华立集团董事长 汪力成;实现资本的全球融合[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3 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局长 贾秦英;共享“三网”互通中国还要等多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阿秀;兼并:模式与模式之间的融合[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丽辉;保险业:融合中求发展[N];人民日报;2002年
6 李建林;融合办公环境[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高丽华;“存储融合”牵出新需求[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本报记者 徐勇;融合,,期待之中的精彩[N];人民邮电;2000年
9 记者 陈东;紧密牵手 潮平岸阔[N];人民邮电;2001年
10 记者 王兵;融合的宽带接入[N];人民邮电;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红;超光谱遥感图像降维及分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姚红兵;复杂流场光学CT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冀新;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叶如兰;冲撞·融合[D];复旦大学;2009年
8 朱俊杰;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数据融合及典型目标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9 李明诗;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建湖县杨树信息提取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李杨;凤凰电视文化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腊江;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D];西北大学;2005年
2 林辉春;试论语文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崔玲;现实与幻想的合奏:菲利普·罗斯的《鬼作家》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D];厦门大学;2007年
4 刘小兵;论现代奥林匹克与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的冲突和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松松;WTO规则与中国法的融合及适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董悦涵;米多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的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莉;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和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贺晓梅;论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龙琦;论审美教育与道德情感培养的融合[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石小花;工商行政管理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合的哲学阐释[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8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6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