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古筝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02:12
本文关键词:南派古筝艺术研究
【摘要】: 南派古筝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千百年的繁衍传承,群众基础深厚,地方风格鲜明,衍生出多个分支流派。并在国外有华裔的地方深受欢迎,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这对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南派古筝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民间音乐以及当地方言等因素关系密切。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各支派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地理位置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观念、性格和情感,也可以影响到古筝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会不自觉地把当地的环境风貌加入筝曲中去,使得各支派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从民间音乐方面来看,南派古筝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自身所处的地方民间音乐的孕育。筝作为长期依附于各地民间音乐的伴奏乐器,直接受到当地民间音乐特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民间音乐风格,就会派生出什么样的筝乐风格。从语言方面来看,中国地大物博,居民群落众多,而每个地方又有着各自的地方语言,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语言与音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各个地方语言的不同,使得音乐也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受甜美顺畅的方言影响的筝曲必定是柔美流畅,而受粗犷嘹亮的方言影响的筝曲自然也就表现出奔放豪迈的艺术风格。所以,筝派与语言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南派古筝的艺术特征体现在演奏技法、音调特征、外观形制等方面。首先是演奏技法。这是一个筝派的标志,南派古筝各支派的演奏技法各具特色,从而也使得它们之间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高超的演奏技巧能够弹活一首筝曲。因此,要想在筝曲演奏时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熟练的把握演奏技法。其次是音调特征。独特的音调特征和调式调性,是一个流派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因素。南派古筝各支派的乐曲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音调特征及鲜明的调式调性,音调特征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个流派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追求的差异。再次,是外观形制。筝从最早的五弦制发展为今天普遍使用的21弦制,各个地区的古筝形制各不相同,每一个流派的筝的形制也各不相同。筝的形制能体现一个流派的风貌特征。南派古筝一般采用十六弦的筝来进行筝曲演奏,演奏者一般都佩戴义甲,筝形偏娇小玲珑,采用丝质琴弦为筝材质以配合南派古筝的高贵淡雅、清新脱俗。 南派古筝与北派古筝具有明显不同的艺术特征。南派古筝一般多为含蓄内敛、优美高雅、稳重淡定,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效果性的东西还比较少,演奏者—般都为温婉动人、文静优雅,可将南国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北派古筝则多豪放粗犷、热情泼辣,注重外在表现,效果性的东西较多。 南派古筝各支派的传统筝艺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是因为各支派著名筝家辛勤耕耘、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筝曲,是因为他们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取长补短才使南派古筝艺术拥有今天的好成绩。他们有的是流派的开创者,有的是流派的传承者,他们对古筝流派的发展和兴盛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南派古筝也在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中不断的寻求发展与创新,不仅以它特有的演奏风格与历史传承,在中国筝坛上开花结果,而且还将它独特的东方魅力传播到了海外,使中国古筝艺术在世界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世人赞许,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时代,为古筝追寻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筝艺术应抓住机遇,乘风扬帆,在艺术上将传统和现代、民族性和世界性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古筝真正成为“世界性的民族乐器”。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32.3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莎莎;湖湘风格古筝曲的演奏及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8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26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