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改革完成后的艺术特色及发展概况
本文关键词:柳琴改革完成后的艺术特色及发展概况 出处:《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今年是柳琴改革55周年,王惠然先生正在筹备一系列音乐会以作纪念。1958年柳琴改革成功,从此结束柳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登上了独奏的舞台,这对于一件乐器的发展具有新生般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专业教育、普及发展、理论研究等方面,柳琴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形成了较鲜明的乐器特色和较高的培养层次。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柳琴艺术发展现状与思考》(J12WK6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32.37
【正文快照】: 1958年,在一次到沂蒙山区部队体验生活时,王惠然见到了当时用于柳琴戏伴奏的民间柳琴,他创造性地对柳琴的琴体结构、音窗、弦、品等做了突破性的改革。同年,三弦24品柳琴诞生。1970年,四弦29品柳琴研制成功。王惠然认为改革后的柳琴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1.提高了定音、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前卫歌舞团民族乐队建设的成就[J];人民音乐;196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娜;前卫民族管弦乐队的音乐创作及艺术成就[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白丽娟;山东当代民族器乐创作现状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永明;;柳琴戏——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剧种[J];剧影月报;2006年06期
2 杨楠;;鲁南柳琴戏之花鼓考[J];民族音乐;2008年01期
3 杜娟;;柳琴戏的发展出路在于不断创新[J];剧影月报;2008年01期
4 黄丽红;;浅探柳琴戏的唱腔与唱法[J];剧影月报;2008年01期
5 李峰;;柳琴戏的音乐与板式[J];剧影月报;2009年02期
6 郭琳;;浅析柳琴戏的伴奏[J];剧影月报;2007年01期
7 褚庆兰;;振兴柳琴戏之我见[J];剧影月报;2008年03期
8 徐友利;;柳琴戏的唱腔与创新[J];剧影月报;2008年05期
9 徐飞;;柳琴戏的司鼓[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10 王浩;;柳琴戏唱腔创新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晓萍;;由几首柳琴曲浅谈它的历史与发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程荣华;;试论楚汉文化之特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轶群;;浅析歌曲钢琴伴奏织体的形象特征[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赵迎芳;;山东省文艺院团发展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5 吕宜乐;;用精品文化打造和谐文化 以和谐文化促进文化繁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邢兆远;柳琴戏: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N];光明日报;2009年
2 江淑君邋韩笑;柳琴戏如何“拉魂”[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王新民;好听易唱情亦真[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孔培培;在困境中探索多元化市场经营[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罗云川;“申遗”成功后如何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高振;柳琴戏《王祥卧鱼》亮相首都舞台[N];文艺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苏;戏如人生[N];徐州日报;2010年
8 王秀庭;遗产不排斥发展[N];音乐周报;2008年
9 记者 孙娜;王晓红为柳琴戏喜摘首朵“梅花”[N];徐州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向宇 通讯员 宋一平;除了黑白经济 还有万紫千红[N];商丘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何丽丽;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艳;徐州柳琴戏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李腾飞;枣庄柳琴戏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3 唐一雯;柳琴艺术表现力的发展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李振中;浅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及《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5 张敏;柳琴戏唱腔音乐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6 袁晓蕾;论枣庄柳琴戏的唱腔与念白[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高宏菊;江苏柳琴戏传承模式的考察与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楠;鲁南柳琴戏声腔系统及音乐多元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晶;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仲晖;从《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组曲》看蒙古族民歌在钢琴上的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16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31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