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兰人、森塔动机”中窥视瓦格纳主导动机的创作
本文关键词:从“荷兰人、森塔动机”中窥视瓦格纳主导动机的创作 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漂泊的荷兰人》 瓦格纳 回忆动机 主导动机
【摘要】:笔者基于《漂泊的荷兰人》序曲中感性听觉经验,发现其中在听觉中存在的一点点不适宜的感觉。并从瓦格纳早期动机写作方法中探寻出感性听觉经验不适的缘由,和探讨晚期作品中"主导动机"不同于早期的创作方式,发现"主导动机"的结构作用,以及其实现"戏剧"至上的理念,和最终达到的"交响化"。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基金】:上海音乐学院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特色学科项目,项目代码:050402 上海音乐学院“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交叉专业平台建设(音乐学),项目代码:212085111D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引言笔者在听这首序曲时,不禁提出了一个问题,序曲在感性听觉中不知为什么会有涣散之感。乐曲整个结构虽然完整,但是音乐每个动机与动机之间却缺乏内在的联系,没有瓦格纳晚期作品中亢奋的感觉。笔者之始,只是依据纯粹的感性经验,试图从音乐内部结构中发现这些感觉来源的理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罗可曼;;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吴建华;;美国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格什温及其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孙晨荟;;一本珍贵的藏文天主教歌谱《Chants Religieux Thibétains》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罗智源;;传承并反叛,继承并创新——论弗朗索瓦·库普兰古钢琴作品的音乐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谢伟;;论贝多芬音乐的时代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王永剑;;论《雷雨》的基督教结构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齐易;刘潇潇;;原始基督教音乐述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张艳;;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10 张宝国;;舒曼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6 杨九华;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7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10 李晓冬;感性智慧的思辨历程[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莫扎特歌剧《女人心》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熊焱;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本体分析与演奏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毅;勋伯格早期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洁;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艺术特点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关彦;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邱吉文;论清唱剧选段《你们要安慰我的百姓(comfort ye, my people)》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静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与其艺术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临舒;巴赫《恰空舞曲》四个音响版本表演创造的合理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宝瑜;历久不衰的瓦格纳歌剧——拜罗伊特歌剧节见闻[J];音乐研究;1992年04期
2 李向京;瓦格纳——功能和声语言解构的先行者[J];福建艺术;2000年02期
3 陈唯正;拜罗伊特艺术节(下)[J];音乐爱好者;2001年07期
4 马克;;浅析瓦格纳对歌剧改革的重大贡献及创演特色[J];剧影月报;2006年05期
5 刘云松;;瓦格纳及其歌剧思想[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王宝军;;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创作[J];四川戏剧;2007年06期
7 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下)[J];音乐研究;1993年02期
8 余凤高;;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J];音乐爱好者;2006年08期
9 朱模;;瓦格纳:《诸神的黄昏》[J];视听技术;2006年11期
10 董琳;杨阳;;瓦格纳的乐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浅析[J];黄河之声;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赵汉宁;;叙事曲的起源与变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张继农;;勋柏格与十二音音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以色列的“瓦格纳风波”[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紫茵;瓦格纳歌剧经典再现辉煌[N];音乐周报;2007年
3 刘雪枫;瓦格纳的“指环”[N];音乐周报;2005年
4 刘雪枫;瓦格纳的“指环”[N];音乐周报;2005年
5 唐若甫 综合编译;双女接管“指环”[N];音乐周报;2008年
6 史君良;黛博拉·沃伊特声如洪钟[N];音乐周报;2009年
7 马萱 译自《法新社》;瓦格纳系列《指环》首次亮相俄罗斯[N];音乐周报;2004年
8 显舟;《瓦格纳寓言》[N];音乐周报;2006年
9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文化处 严向东;“解禁”瓦格纳在以色列掀起风波[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张蕾文;“水岸之恋”开启青交新旅程[N];音乐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九华;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王月颖;音乐本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涛;他律音乐美学探微[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坤;论《漂泊的荷兰人》之于瓦格纳歌剧创作的特殊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志颖;从瓦格纳到尼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段文玄;瓦格纳“整体艺术”观形成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吕丽;瓦格纳戏剧观念在其歌剧序曲及乐剧前奏曲中的体现[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吴文瀚;神界的黄昏[D];郑州大学;2003年
6 陈韵;融合与分镳[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维娜;格鲁克与瓦格纳歌剧创作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喜;瓦格纳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妮;论尼采的音乐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玲;瓦格纳《诸神的黄昏》间奏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328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32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