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机手法和叙事要素看歌剧与小说的关联
本文关键词:从动机手法和叙事要素看歌剧与小说的关联 出处:《音乐探索》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比较了歌剧与小说的动机创作手法,并从叙事学角度比对了歌剧与小说的叙述者、叙述接受者及叙述话语等叙述要素,以此探讨歌剧与小说的关联。从而由这两个方面的对比窥见文学与音乐间不可隔断的联系及它们在多个层面上的互相影响、模仿和借鉴。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he motional techniques of opera and novel, and compares the narrative elements such as narrator, narrator and narrative utterance between opera and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ology.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aspects, we can see the inextricable conne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music and their mutual influence, imitation and reference on many levels.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研究项目“从动机手法和叙述方式看音乐与小说的关联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SB042
【分类号】:J624.1
【正文快照】: 在“音乐与文学”关系的研究方面,西方20世纪以前的研究侧重以史学家的角度进行文献研究;20世纪以后的近现代研究则更注重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语言的内在联系,虽然系统的方法论尚未形成,但在此领域的研究也不断在广度及深度上得以扩展。西方现代音乐-文学的研究可以大致概括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京;瓦格纳——功能和声语言解构的先行者[J];福建艺术;2000年02期
2 陈唯正;拜罗伊特艺术节(下)[J];音乐爱好者;2001年07期
3 马克;;浅析瓦格纳对歌剧改革的重大贡献及创演特色[J];剧影月报;2006年05期
4 刘云松;;瓦格纳及其歌剧思想[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王宝军;;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创作[J];四川戏剧;2007年06期
6 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下)[J];音乐研究;1993年02期
7 余凤高;;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J];音乐爱好者;2006年08期
8 朱模;;瓦格纳:《诸神的黄昏》[J];视听技术;2006年11期
9 董琳;杨阳;;瓦格纳的乐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浅析[J];黄河之声;2001年02期
10 刘经树;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唯意志论哲学内涵[J];音乐研究;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赵汉宁;;叙事曲的起源与变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张继农;;勋柏格与十二音音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以色列的“瓦格纳风波”[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紫茵;瓦格纳歌剧经典再现辉煌[N];音乐周报;2007年
3 刘雪枫;瓦格纳的“指环”[N];音乐周报;2005年
4 刘雪枫;瓦格纳的“指环”[N];音乐周报;2005年
5 唐若甫 综合编译;双女接管“指环”[N];音乐周报;2008年
6 史君良;黛博拉·沃伊特声如洪钟[N];音乐周报;2009年
7 马萱 译自《法新社》;瓦格纳系列《指环》首次亮相俄罗斯[N];音乐周报;2004年
8 显舟;《瓦格纳寓言》[N];音乐周报;2006年
9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文化处 严向东;“解禁”瓦格纳在以色列掀起风波[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张蕾文;“水岸之恋”开启青交新旅程[N];音乐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九华;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庞莉;克热内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王月颖;音乐本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涛;他律音乐美学探微[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颖;从瓦格纳到尼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吕丽;瓦格纳戏剧观念在其歌剧序曲及乐剧前奏曲中的体现[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吴文瀚;神界的黄昏[D];郑州大学;2003年
4 陈韵;融合与分镳[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维娜;格鲁克与瓦格纳歌剧创作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喜;瓦格纳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妮;论尼采的音乐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玲;瓦格纳《诸神的黄昏》间奏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9 邹红云;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10 韩坤;论《漂泊的荷兰人》之于瓦格纳歌剧创作的特殊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0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38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