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齐国《韶》乐内容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 齐《韶》内容 齐文化 九世功德 齐礼 齐君功德 出处:《管子学刊》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从孔子在齐闻《韶》之后,他那深切的感受与精辟的评价,使齐国《韶》乐不仅成为上古乐舞的典范,而且久传后世1118年。齐《韶》以何魅力感动了孔子?究其原因,主要应是其内容所致。但是,关于齐《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以笔者考证,它应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成的一个具有崭新内容的乐舞。这个内容就是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的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Abstract]:Since Confucius heard "Shao" in Qi, his deep feeling and incisive evaluation have made the music of Qi become not only a model of ancient music and dance. And long handed down later on 1118. Qi < Shao > with what charm moved Confucius? The reason is mainly caused by its content.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what the content of Qi "Shao" is. To the author's textual research, it should be based on Shun "Shao" and follow "ceremony and change". The law of "music and times", which is updated and changed into a new content of music and dance. This content is closer to the reality of the state of Qi, and clearly highlighted the country of Qi and the meritorious performance of the past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自从孔子于公元前517年在齐国闻《韶》之后,他那“三月不知肉味”的深切感触、“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的赞叹、以及“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的精辟评价,使齐国《韶》乐不仅一跃成为古代乐舞中盖压群芳的雅乐典范,被儒家尊崇为治理国邦、教育国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福银,闫水村;齐国《韶》乐蠡测[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鹏旭;;《管子》与《商君书》经济思想之差异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江宁;;古希腊与先秦齐国女性社会地位之比较[J];黑龙江史志;2009年05期
3 苏畅;周玄星;;《管子》与《周礼》营国思想比较[J];华中建筑;2008年12期
4 耿振东;;《管子》中齐人崇古管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朱金发;;论左传周易所体现的人性论思想[J];晋阳学刊;2010年05期
6 张林祥;;20世纪《商君书》研究述评[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李华;;孟子游齐原因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邱立汉;;大儒的气度 纵横家的气势——荀子的政论散文及其论辩艺术[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张益萍;;《左传》的文学批判思想[J];芒种;2012年14期
10 李亦然;冯伟一;李晓菲;;中国传统“正色”在现代职业装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柯镇昌;战国散文文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许智银;唐代临淄段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7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卢静;《礼记》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华伟;接受视野中的《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太成;试论《管子》农家思想的文学表述[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范宏亮;泰山风景名胜区形象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邱立汉;荀子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滕琳;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中心的转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海建;战国骑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李婷;乐舞《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巩怀霞;《香祖笔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云开;《论语》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魏;《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简述[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王德敏;太公与齐文化[J];齐鲁学刊;1992年01期
3 ;我校学者价绍──宣兆琦副研究员[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张越;;《齐文化与中国早期体育》出版[J];管子学刊;2009年03期
5 威千;;普及齐文化知识的新探索——评《齐文化大观》[J];管子学刊;1992年04期
6 丁华芳;齐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J];管子学刊;1997年02期
7 邱文山;山东省“九五”社科规划重点科研机构──齐文化研究院成立[J];管子学刊;2000年02期
8 王志民;二十世纪齐文化研究回瞻(上)——前八十年(1900—1979)研究述评[J];管子学刊;2000年03期
9 徐北文;齐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齐文化与齐长城》序言[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珂文;一部齐文化研究的开创性力作──《齐文化概论》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建立;;管子的治国思想及其齐文化特征分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2 李辅斌;;略论齐文化对道教形成的影响[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杨新华;杨国庆;;刍议莒地旅游文化的底蕴及前景[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杨英吉;郑德新;;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山东理工大学简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叶桂桐;;论胶东(鲁东)城市标志性建筑造型[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勇;;天津市先秦史研究成果撮述——孟世凯先生七十华诞纪念集专稿[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8 王家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山东半岛全面协调率先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9 尹钧科;;辉煌的莒文化及开发利用刍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邱育章;;《齐国故都——营丘的复兴之梦》——山东半岛城市群起源地的战略设想[A];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广州)研讨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维梅邋吕德民;依托齐文化 加快文化强区建设[N];淄博日报;2008年
2 董学宏邋王立才 王伟燕;临淄:三张“名片”耀古都[N];淄博日报;2008年
3 唐小惠;齐文化流淌在我的血管里[N];金融时报;2007年
4 毕红梅;省领导来我市视察齐文化建设情况[N];淄博日报;2007年
5 特约记者 王荣康 通讯员 陈新超;山东淄博市、区两级政协为齐文化遗址保护谋良方[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毕红梅邋王立才;打造齐文化特色旅游品牌[N];淄博日报;2007年
7 山旅;齐故都临淄张扬齐文化[N];华东旅游报;2004年
8 马宝珠;传统地域文化研究的力作[N];光明日报;2003年
9 本报评论员;着重抓好文化发展[N];淄博日报;2007年
10 山东记者站 赵培霞 张洪利;淄博要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R,
本文编号:1466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46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