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破平静——一个唢呐乐班的出国故事
本文关键词: 民间乐班 唢呐 文化交流 出处:《中国音乐学》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叙述一个家庭乐班是个交织着艺术话题、社会话题、经济话题、多个话语缠绕的话题。话题的中心,是乐班出国演出的经历。事件不但影响了当事人的观念、行为乃至身体状况,而且播及到周围与其有着各种各样接触的人群的观念,它渗透到当地男性社会圈的生活内容中,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久久流传。凡此种种,均可印证当今中外文化交流对一个刚刚有机会接触外界的民间艺人群体产生的巨大影响。
[Abstract]:Describing a family music class is a topic intertwined with artistic, social, economic, and multi-talk topics. The center of the topic is the experience of the music class performing abroad. Events not only affect the concept of the person concerned, Behavior, even physical condition, and the idea that people around them have all sorts of contacts, it permeates the life of the local male social circle and becomes a social topic that has been around for a long time. It can confirm the great influence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on a group of folk entertainers who have just had the chance to contact the outside world.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洽;二十世纪国乐思想的“U”字之路[J];音乐研究;1994年02期
2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蒇;;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音乐教育——锡剧在常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和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2 林菲菲;;当代中国二胡曲创作的时代性[J];大舞台;2010年06期
3 吕薇;;《中国音乐史纲》所体现的杨荫浏的治学精神[J];大众文艺;2012年06期
4 张振涛;;华家乐班——晋北采风录之一[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08年00期
5 杨殿斛;;民间音乐消长:乡民生命意识的艺术诉求——黔中腹地营盘社区音乐的民族志叙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01期
6 宋灏漭;杨政;;浅谈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梧州瑶双声歌的音乐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7 班一;世界音乐之“趋同”与“求异”——简论学习本土音乐之意义与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王同;“五四”以来音乐民族化探讨的局限及其超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9 李世军;;试论贺绿汀中西融合音乐思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郭树群;管窥杨荫浏先生学术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祖胜;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麻文广;近十年来扬琴创作方面的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郑璐;现代性背景下的都市新声—贺绿汀早期音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利肖;《单弦牌子曲资料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张良;音乐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对歌词之法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李经;语言、动作、音乐三位一体的母语音乐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莉;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妮妮;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民族声乐现代性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俊海;寻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传承、创新及其表现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周颐;赤子心怀有隐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可;论唢呐演奏中的心理调节与控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蒋向红,陈广岐;唢呐声声传四海──记著名唢呐演奏家刘凤鸣、刘凤桐[J];江淮文史;1994年03期
3 孙建业;勾魂唢呐[J];剧本;1995年12期
4 杨育民;清筒音唢呐及其调式[J];中国音乐学;1995年01期
5 刘美华;眼睛、语言、心灵的窗户、思想的通途──《勾魂唢呐》表演体会[J];中国戏剧;1997年05期
6 陈家齐;唢呐吹奏的呼吸方法[J];乐器;2001年02期
7 王艳侠;民间唢呐演奏家任启瑞[J];档案天地;2003年01期
8 郝玉岐;唢呐吹奏指法我见[J];中国音乐;1986年04期
9 杨砚耕;只有一个角色的大戏──观话剧《勾魂唢呐》[J];中国戏剧;1995年11期
10 隋景山;安徽民间唢呐流派及演奏特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良龙;;公路、水路交通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研究[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吕清,
本文编号:1517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1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