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近现代中国民族声乐唱法中呼吸技术之阶段性嬗变
本文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唱法 歌唱呼吸 嬗变 横膈膜 运用 出处:《中国音乐》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唱法核心就是呼吸及用"气"的方法:如果把人体的发声器官比作一部零件完善的歌唱机器的话,那么呼吸则是让这部歌唱机器能够正常运作起来的"动力"。呼吸是正确发生的关键,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兰佩尔迪在论述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时这样写道:"学习正确的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呼吸法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喉部肌肉及声带是人体的发声器官,人体的发声器官及肌体的各部分就是一部零件完善的声音"机器",呼吸则是让这部"机器"能够正常运作起来的"动力"。在运用胸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时,推动力与保持力的作用十分重要,横膈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横膈膜的正确运用对歌唱者而言,能使其歌唱气息合理地利用,配合其他呼吸肌肉群的力量,获得需要的音量、音色和音高的音,故而,正确的呼吸、用气的方法,是歌者不可或缺的。
[Abstract]:The core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is the method of breathing and using "qi": if the vocal organs of the human body are compared to a perfect singing machine, Well, breathing is the "motive force" for the singing machine to function properly. Breathing is the key to correct occurrence. Lamperdy, in discussing the importance of breathing to singing, wrote: "Learning to breathe correct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undation of singing art." Breathing is a special art. "laryngeal muscles and vocal cords are the vocal organs of the human body. Each part of the body's vocal organ and body is a sound "machine" with perfect parts, and breathing is the "power" to make the machine work properly. The role of impetus and reten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the diaphragm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is process. The proper use of the diaphragm enables the singer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the singing breath. With the strength of other breathing muscles, obtaining the required volume, tone and pitch, therefore, the correct breathing, with the method of breath,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singer.
【作者单位】: 星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教研室;
【分类号】:J6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屹;;试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广播歌选;2009年09期
2 郑晓芳;;浅析声乐表演中的方法与风格[J];艺术科技;2008年02期
3 邹婉华;;从吴碧霞的演唱会谈民族声乐教法[J];戏剧文学;2003年07期
4 王颖;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J];音乐天地;2005年08期
5 薛锋堂;;浅谈如何科学掌握歌唱呼吸[J];丝绸之路;2010年08期
6 赵振岭;中国民族声乐的风格与方法[J];中国音乐;1997年02期
7 赵燕;关于民族声乐中男高音演唱的探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张小霜;中国民族歌唱艺术探寻[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史琳;;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结构刍议[J];民族音乐;2009年01期
10 刘海;;西洋美声与中国民族声乐的结合[J];剧作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茉玲;;歌唱呼吸散论[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杨建华;;中国教育期刊与近代学制嬗变——以上海近代教育期刊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王增清;;试论图书馆价值观念的嬗变[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柏云清;汪卫华;陈忠;祝玲琳;陈钊;陈艳;何梅生;蒋洁琼;宋钢;陈红丽;胡丽琴;吴宜灿;FDS团队;;加速器驱动铅铋冷却快中子嬗变次临界堆概念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炜;王晓巍;;科学观的嬗变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梁彤祥;郭文利;郝少昌;李承亮;卢振明;符晓铭;赵兴宇;;高温堆嬗变Pu用惰性基体元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君梅;;中药煎剂剂型嬗变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曲铁华;常艳芳;;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蒋校丰;谢仲生;;加速器驱动快-热耦合次临界系统的概念设计[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玉明;申芍;;来自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的阳光试验[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国安;“三种唱法”划分科学吗?[N];人民日报;2000年
2 张富新;“四种唱法”提升“四项指数”[N];人民公安报;2011年
3 齐从容;“三种唱法”是与非[N];音乐周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李忠春;嬗变[N];人民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陈玉强 李光义 本报通讯员 时昆;“长运”嬗变搏浪急[N];中国石油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刘小艳;李双松 流行唱法有唱无法[N];音乐生活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旭;亭江农业的嬗变[N];海峡时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陈虎;中软的十年嬗变[N];计算机世界;2000年
9 东软集团总裁 刘积仁;二十一世纪企业经营模式的嬗变与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刘世军(作者系政治学博士);政治文明的嬗变[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艳;小说上海(1976-2004):世俗精神的承传与嬗变[D];武汉大学;2005年
2 孙凡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任立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及其嬗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显娅;英国治安法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刚;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李媛媛;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晓姝;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小青;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6年
9 楚爱华;从明清到现代家族小说流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岑玮;女性身份的嬗变:海尔曼和诺曼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淑芹;论中国现代喜剧主题意蕴的发展嬗变[D];延边大学;2006年
2 孙瑞;刑事审判模式的嬗变[D];安徽大学;2006年
3 李良;图腾崇拜到物我同构的飞翔[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建波;《大河报》风格嬗变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5 贾伟;时政新闻改革探析[D];河北大学;2005年
6 黄晓,
本文编号:1521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2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