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临安音乐发展的世俗化特点
本文关键词: 南宋 临安 世俗化 特点 音乐形式 诸宫调 宋杂剧 音乐要素 音乐发展 当代性 出处:《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南宋临安音乐的各类音乐形式出现了新的区别于北宋的变化,整体上的发展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音乐形式发展的融合特点、音乐表现方式趋同的特点、音乐表现内容的当代性和现实性特点等方面。
[Abstract]: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ll kinds of music forms of Lin'an music appeared new changes which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cularization,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forms and the convergence of musical expression styles. The contemporary and realistic features of the content of music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桃坊;宋代民间词论略[J];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2 彭国忠;论宋代《调笑》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孙崇涛;《张协状元》与“永嘉杂剧”[J];文艺研究;1992年06期
4 张国强;《西厢记诸宫调》初探[J];中国音乐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谢欣;元剧结构拾遗[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杨春;从历史上文化的整合过程看当代文化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6 李为渠;;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刘志飞;;南北朝骈文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海君;;论“宰割辞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王平;;萧德祥与元末明初杂剧的“改编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俊德;;元杂剧中的苦情戏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逊;葛永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东京故事”[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勇凤;;院本、捎戏与民间禁忌[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牛川海;;论京剧舞台之传统[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娜;“沈诗任笔”——沈约任f 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福秀;《法苑珠林》分类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傅暮蓉;查阜西琴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刘精瑛;中国文学史中的古代戏曲研究(1904-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范正群;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向回;乐府诗本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邓金明;从《新青年》到“新青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玲燕;缠足:作为审美文化的解读[D];浙江大学;2007年
2 甘忠宝;吴兴“二沈”及其传奇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宗峰;《窦娥冤》中的司法模式与司法理念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丽;贺铸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铮;宋代大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都昕蕾;《杨柳枝》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范海浪;《燕歌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由奎东;从《窦娥冤》与《赵氏孤儿》看元人杂剧的悲剧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宋亚莉;汉魏六朝挽歌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崔萌;大晟府对宋代音乐文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菲菲;;论南宋临安戏曲的世俗化发展与表现[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方如金;;南宋临安的文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3 林升;题临安邸[J];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2005年04期
4 姚朔民;;南宋钱牌趣话[J];中国钱币;1984年02期
5 杨炳学;临安府印折射出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J];云南档案;2004年03期
6 王仲尧;;南宋临安及明清杭州道教宫观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曾浦生;苏惠良;;张文贵践约临安[J];南国红豆;1997年05期
8 赵冈;南宋临安人口[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2期
9 应瑞娟;谈小学英语教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10 田洪睦,张鲁殷,陈传祥;试析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点[J];济宁师专学报;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贻庭;;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世俗化趋势[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朱德明;;南宋时期建置浙江的中央及该省医学教育[A];颈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损伤针刀与手法治疗新进展——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暨2005年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资料汇编[C];2005年
3 卢中秋;邱俏檬;计光;吴斌;;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A];第一届亚太急危重症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霍文达;;略述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特点[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5 李枝林;郑丽;;论花卉业的特点及发展战略[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6 王宝玲;田相旭;唐露苗;;浅谈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特点[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方义;王会全;;铝电解槽大修工作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A];第二届全国延长铝电解槽使用寿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梅;李爱华;;浅析中药微粉化的特点及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山东省药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晓健;;浅谈黄磷烧伤的特点及救护[A];2005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集[C];2005年
10 赵江洁;;影响广西的东风波特点[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报道组 张伟星 雷柏荣 徐冠玉;动动脑筋废壳变“金”[N];浙江日报;2005年
2 记者 施扬;临安法院花大力缓解“执行难”[N];浙江日报;2003年
3 临安记者站 张伟星;临安有请上海人代言[N];杭州日报;2005年
4 胡晓明 袁进;现代化=世俗化?[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徐小跃;世俗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模式形成的前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临安记者站 张伟星 雷柏荣 通讯员 童娇娇 记者吴薇;去休博园逛逛森林城市[N];杭州日报;2006年
7 朱贻庭 作者系上海市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评生活方式的世俗化和世俗化的价值观[N];文汇报;2000年
8 李士根 整理;谁来为景点的宣传营销埋单?[N];江南游报;2005年
9 樊星;浅论80年以来文学世俗化思潮的演化[N];西藏日报;2001年
10 ;大学:世俗化与庸俗化[N];人民政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劲;两宋开封临安皇城宫苑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宋志红;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陆建猷;《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D];西北大学;1999年
4 龙建国;诸宫调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5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6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7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查明昊;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菲菲;论南宋音乐文化的世俗化特征及其历史定位[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10 尚新建;美国世俗化的宗教与威廉·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D];北京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战燕;论南宋都城临安文人群体的交游与唱和[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颛孙张杰;临安佛寺与旅游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惠哲;南宋临安都市旅游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志群;《唐律疏议》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春彪;论我国古代档案工作的特点[D];安徽大学;2005年
6 周翠娇;陈独秀早期民族主义思想研究(1917年以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林;明清文人审美心态世俗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晶;南宋书院教学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丽平;20世纪开初至30年代中国的城乡关系及其特点[D];西北大学;2005年
10 马建军;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初探[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7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4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