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苔斯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诠释看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殊途同归的女性命运
本文选题:威尔第 切入点:歌剧 出处:《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在意大利乃至整个世界歌剧领域中,威尔第以其作品的博大精深而矗立在歌剧世界金字塔的顶端。《纳布科》、《弄臣》、《茶花女》、《奥赛罗》他一次次树立着歌剧历史进程上的丰碑。从《奥贝托》到《法尔斯塔夫》二十六部歌剧,大师以毕生的经历和他那独特的音乐语汇,创作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和人物形象。纵观这些作品不难发现,悲剧是大师钟爱的创作题材,在这些作品中他除了向我们刻画了那些英勇、刚毅的男性角色之外,更不乏柔美、善良的女性角色。但在这些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经历过各自的情感变化后,大都以死亡作为其命运的结局。或许是时代和自身的情感经历等诸多原因,促使大师在创作时对这类女性格外关注,并用细腻的音乐将她们的形象和命运再现于观众面前。本文将从歌剧《奥赛罗》中女主人公苔斯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入手,看作曲家如何诠释其悲剧命运,进而通过她与威尔第其它代表作中女性角色命运及情感的音乐发展进行比较与分析,总结作曲家对这些不同的人物刻画时的相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悲剧的深层原因。
[Abstract]:In Italy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of opera, Verdi stands at the top of the pyramids of the opera world with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his work. < Nabucco >, < jester >, "Camellia", "Othello" he has set up a monument in the course of opera history again and again. From < Oberto > to < fall. Stave, 26 operas, With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unique musical vocabulary, the master created one vivid story after another and one character after another. Looking at these work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ragedy is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master's favorite creation. In these works, in addition to portraying the heroic and resolute male characters to us, he is also not lack of soft and kind female characters. But after these various and distinctive female characters have experienced their own emotional changes, Most of them take death as the outcome of their fate. Perhaps it is the times and their own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many other reasons that prompted the masters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is kind of women when they created. With exquisite music, their image and fate will be reappeared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with the music and singing of the heroine Tastmona in the opera "Othello", and see how the composer interprets the tragic fate of the composer.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musical development of the fate and emotion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Verdi's other masterpiece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composers' portrayal of these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se tragedies.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832;J6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莉;;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中的宣叙调——以威尔第、瓦格纳为例[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2 戴问天;;歌剧创作门外谈[J];歌剧;2011年09期
3 田洁;;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4 日曜;;现代感十足的蒙特威尔第《尤利西斯还乡》[J];歌剧;2011年09期
5 欧南;;精品赏析[J];歌剧;2011年09期
6 路海燕;;试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J];大舞台;2011年06期
7 吴少华;;经典的背后:从“柳儿”解读普契尼[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8 刘航;;从歌剧《唐·卡洛》伊丽莎白公主角色中浅析威尔第创作的草根情怀[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徐文正;;论十七年时期我国的歌剧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10 叶晟;;用“红色”精神创作“红色”歌剧[J];军营文化天地;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晓江;;属七和弦中三全音的价值及律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娴;袁晨野 唱威尔第歌剧是“男中之难”[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傅显舟;新歌剧创作的老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田玉斌;中国歌剧创作的成功之作[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早报记者 周云;飞翔吧歌剧,乘着金色的翅膀[N];东方早报;2011年
5 刘诗嵘;热心公益的威尔第[N];音乐周报;2001年
6 刘洋洋 译;聆听C·蒙特威尔第[N];音乐周报;2002年
7 许渌洋;《弄臣》:不只有努奇[N];音乐周报;2010年
8 刘诗嵘;《塞柯与樊泽蒂》对我国歌剧创作的启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杨燕迪;半个世纪的长气息“渐强”[N];文汇报;2001年
10 卜大炜;探察莫扎特音乐的“DNA”[N];音乐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满新颖;中国歌剧的诞生[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红粉;论威尔第歌剧中的女高音人物形象塑造[D];河南大学;2009年
2 王杨;咏叹调演唱中的二度创作问题[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3 庞洁;从苔斯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诠释看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殊途同归的女性命运[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4 程翔;轻型不“轻”[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5 陈丽莉;宣叙调在17-19世纪西洋歌剧中的演变[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艳伟;威尔第三部歌剧中的男中音角色塑造[D];河南大学;2007年
7 张慧娟;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刘喜;瓦格纳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玉;论19世纪欧洲歌剧创作中音乐戏剧性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易巧丽;论格什温歌剧《波基与贝丝》的艺术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4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57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