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腔折子戏《双锁山》打击乐设计的点滴感悟
本文选题:打击乐演奏 切入点:民族文化 出处:《当代戏剧》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亦称"梆子戏"、"乱弹"、"桄桄"等,是歌赋、诗词、说唱、百戏、音乐、美术的融合体,是两千年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晶,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秦人对民族文化的杰出贡献,它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被称为梆子腔的
[Abstract]:It is one of China's four Shaanxi opera tune, also known as "opera", "luandan", "Guang Guang", song Fu, poetry, dance, rap, music, art fusion, two thousand year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Qin 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culture,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wide influence, called bangziopera
【分类号】:J6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金芳;;浅析民族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2 李乔;;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3 鲍玉珩;;尊重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4 张海英;;浅谈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许晓飞;;浅谈中国民族歌曲对大学生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6 林辉真;;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7 黄文芬;;壮族的民间舞蹈的性质与功能[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8 程莉华;;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9 黎珍;;广西壮族民歌演唱风格的探析[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10 嘉雍群培;;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洛秦;;音乐的功能作用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2 苟中明;;渝北区“民族民间吹打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李永琦;;艺术感悟与社会责任——儿童舞蹈创编者的心路历程[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4 谢承华;;对两首撒拉族民歌的探究和思考[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红蕾;;“母语”的回归——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苏布德;;“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刘中原;;社会音乐学——一门新兴的学科[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李其木格;;“蒙古舞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9 刘凯;;“花儿”——蕴育成长于西部的独特民歌[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苏布德;;“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馨;为传承民族文化而奔走[N];人民日报;2004年
2 彭宽;让舞蹈发扬民族文化之大美[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沈洪竹 实习记者 唐施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N];贵州民族报;2006年
4 记者 张欢;李飚携打击乐园保利炫技[N];音乐周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周静邋沈仕卫;24个原生态唱法节目入围决赛[N];贵州日报;2008年
6 红雪儿;谭宗派土家民族文化的“活化石”[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新华社记者 张乐;“女子十二乐坊”,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市公路三处 张君;民族舞蹈离不开民族文化生活氛围[N];盘锦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丰;民族文化的传承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10 邢晓芳;活在山沟水边的歌舞[N];文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罗章;土家山歌:经验的生长与互动[D];西南大学;2006年
3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5 萨茹拉;安代的文化阐释[D];内蒙古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红;从原生态民歌的流行看中国民歌发展新趋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丽娜;内蒙古地区建国初期三部电影音乐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吕海霞;“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琨;浅谈民族打击乐重奏[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5 刘子_g;温德青三部打击乐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高华;论复合双跳的重要性[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7 陈雪飞;畲族民间舞蹈“传师学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陆颖;论民歌艺术的当代发展及其文化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冯瑶;羌族铠甲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2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65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