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欧洲工业革命
本文选题:贝多芬 切入点:李斯特 出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复兴;;贝多芬肖像画[J];读者(原创版);2007年07期
2 朱贤杰;;第二届(李斯特)国际钢琴大师班侧记[J];钢琴艺术;2005年12期
3 屈洪海;;生命的延续 精神的升华——浅析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的钢琴作品《葬礼》[J];雨露;1996年Z1期
4 屈洪海;;生命的延续 精神的升华——浅析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的钢琴作品《葬礼》[J];黄河之声;1996年05期
5 仲夫;;阿尔多·奇科里尼演奏的李斯特钢琴作品专辑[J];视听技术;2007年03期
6 朱建;国际琴坛[J];钢琴艺术;2003年08期
7 任海杰;;“李斯特”大师班的钢琴家[J];钢琴艺术;2005年12期
8 蒋博彦;;卡尔·车尔尼——贝多芬的高足、李斯特的恩师[J];钢琴艺术;2007年10期
9 山水;;音乐之都——维也纳[J];今日中学生;2007年Z3期
10 大树皮;;2005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李斯特)国际钢琴大师班全纪录[J];音乐爱好者;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伊娜;;乐圣贝多芬钢琴才能的启示——对中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孙莹;;浅谈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性[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纪孔凯;;班级音乐会——音乐考评的改革[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叶芳;;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美学意义[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高小康;;论文艺活动的都市化[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佳;;我借版贸做品牌[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C];2003年
7 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小敏;;谈钢琴教学中对弹奏音色的把握[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于海量;;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整合[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红艳;2008北京新年音乐会首度移师国家大剧院[N];北京日报;2007年
2 景作人;青交“不朽贝多芬”激情释放[N];音乐周报;2007年
3 瓦格纳中国协会秘书长 音乐评论家 刘雪枫;最后的贝多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刘雪枫;心灵风暴与神圣的安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卞祖善;简洁质朴 生动活泼[N];音乐周报;2004年
6 巫育辛;拜谒贝多芬故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蒋志祥;在美妙的音乐中迎接新年[N];吉林日报;2008年
8 张欢;北大小琴童纪念贝多芬235周年[N];音乐周报;2005年
9 伊君;诗意与失意[N];音乐周报;2003年
10 ;贝多芬晚期的艺术境界[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列奥·施特劳斯犹太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工业化考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孙欣;克利姆特绘画的心理因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谷延芳;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艳;神学批判的终结与现实批判的开端[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君;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王笑容;肖邦第三谐谑曲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政;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振华;论贝多芬爱情题材艺术歌曲及演唱[D];河南大学;2009年
5 张炫;从贝多芬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看其风格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董方;贝多芬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9的研究与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雪莎;奏鸣曲式在贝多芬钢琴套曲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唐雯;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裴佳;试论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兼谈早期键盘变奏曲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10 王焰;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4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67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