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河——为南水北调而作
本文选题:中的河 切入点:南水北调 出处:《音乐创作》2009年04期
【摘要】:正~~
[Abstract]:Orthodontic ~
【分类号】:J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竹;;关于扎陵、鄂陵两湖名称位置和黄河河源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2 盛福尧,陈代光;北宋惠民河的开凿与南水北调[J];地理研究;1982年04期
3 ;地理研究 第1卷(1982年)总目录[J];地理研究;1982年04期
4 ;地理研究第2卷(1983年)总目录[J];地理研究;1983年04期
5 窦正国;试析封堵长江口北支与南水北调的相互影响[J];地理研究;1984年03期
6 ;地理研究第3卷(1984)总目录[J];地理研究;1984年04期
7 郭起光;;访美见闻杂记[J];治淮;1985年04期
8 谷平章 ,郑湘晋;生态平衡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9 郭起光;;从大运河兴废中汲取借鉴[J];农业考古;1986年02期
10 焦立学;孙谦;;张含英[J];水利天地;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明先;;蜀乡地震考察记[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2 梁季阳;;华北平原的水资源危机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合理性分析[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3 阎桂林;李永涛;张鸣;;燕山水库磁性地层学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康江峰;王经武;;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5 陆文海;徐才洪;;四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俊华;;南水北调一中线调水区域内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7 陈传友;;南水北调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解决北方缺水问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练达仁;;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江;;扬州江都市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简介[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10 孟兆祯;;寻觅契机 创造特色——二十一世纪北京园林建设雏议[A];面向2049年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展望与对策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开文 王增民;话说南水北调[N];北京日报;2000年
2 霍有光;策解中国水问题[N];中国环境报;2000年
3 记者 刘世昕 严文;中国环保产业商机无限[N];中国环境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钟天洪;青海提出开发资源新思路[N];中国企业报;2000年
5 通讯员祝瑞祥 记者 朱涛;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N];中国水利报;2000年
6 ;荟萃治水英才 共商发展大计[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记者 许江;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N];中国水利报;2000年
8 汪恕诚;水权和水市场[N];中国水利报;2000年
9 记者 王厚军;张基尧率组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N];中国水利报;2000年
10 记者 陶丽琴;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设和运作[N];中国水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程铁信;大型工程项目物流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葛颜祥;水权市场与农用水资源配置[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贾超;基于可靠度的结构风险分析及其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刘素梅;丹江口水库续建工程诱发地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朱东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罗辉;南水北调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及湖滨带控污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朱九龙;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南水北调水量控制与水资源分配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梁武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水力发电权转让及损益补偿理论与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陈贤义;中国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演变和管理变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洪波;丹江口水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冯海霞;聊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云玲;基于南水北调东、中线供水的黄河水量置换及其水权分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4 顾永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价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5 罗辉;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王晓辉;南水北调仿真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7 焦士兴;安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王立;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9 吴云霞;基于GIS的“数字南水北调”基础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赵迪;数字南水北调总体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80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68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