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女高音与京剧青衣两种唱法的互相借鉴
本文选题:女高音 切入点:青衣 出处:《音乐创作》2013年06期
【摘要】:美声女高音与京剧青衣同属女声,但各有自己的艺术载体,在具体的演唱上存在诸多相似与不相似之处。本文拟对女高音与青衣两种唱法的长与不足进行对比,将重点放在两种唱法的互相借鉴上。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借鉴,使女高音在演唱中国作品时字更正,腔更圆,使青衣在演唱上力更深,量更大,音色表现更具多样化。
[Abstract]:Both the soprano and the Beijing opera Qingyi belong to the female voice, but each has its own artistic carrier.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in the specific sing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pare the length and deficiency of the soprano and the Qingyi singing method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the soprano correct the words when singing Chinese works, make the cavity more round, and make the Qingyi singing deeper, larger, and more diverse in tone performance through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two singing methods.
【作者单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立项课题。项目名称:美声女高音与京剧青衣两种唱法的互相借鉴。项目编号:Y201122037.项目类别:基础研究)
【分类号】:J616.2;J6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志;李海涓;;京剧唱法之青衣与美声唱法之女高音在唱法上的比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静;;怎样提高歌唱中的声情并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2 程虹;;学习声乐演唱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丁一凡;;浅析“中国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4 李婧;李强;;浅谈歌剧《唐璜》中二重唱《让我们携手同行》中女中音的声音处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5 赵大海;;高教师范专业声乐教法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施启龙;;浅谈美声唱法与当代民族唱法的融合[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常诗竞;;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线颖莹;;高师声乐教学之“主体间性”理论探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魏丹娇;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洁;多元碎片的镜面还原[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淋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文皓;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国栋;康保二人台的艺术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艳;《孔空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赵妍;由“吴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现象”思考声乐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敬华;尚德义三首花腔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滑静;论京剧唱腔与歌剧美声唱法之异同[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陆小兵,陆丹青;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之异同及其他[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孙允文;音乐在歌剧与戏曲中的功能与表现特征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4 孙允文;音乐在歌剧与戏曲中的功能与表现特征之比较研究(下篇)[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新;对郭淑珍演唱与教学的几点认识[J];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02期
2 董毅;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J];中国音乐;2002年03期
3 李辉;兼收并蓄出新韵 洋腔土调总相宜——浅析吴雁泽的演唱技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赵苇;;以华丽的名义狂野[J];家用汽车;2007年02期
5 黄培莉;伍文武;;郭淑珍抨击浮躁风[J];北方音乐;2007年07期
6 刘高俊;;浅析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对民间音乐的借鉴与吸收[J];艺术教育;2008年07期
7 杜鹃;;浅谈民族唱法向戏曲唱腔的借鉴[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8 周莹;;京剧发声法在美声(中国作品)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0年01期
9 王璐;;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唱法之比较[J];大舞台;2010年07期
10 吴秋红;;美声的基石——南音演唱的呼吸问题[J];艺苑;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炜;;谈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刘述贵;;流行歌唱嗓音的科学施教[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张敏;张俊霞;;地方民间音乐对张家口旅游业的作用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5 张文勤;;“颂歌献给亲爱的党”音乐会在京举办[A];铁流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缅怀皖南事变死难烈士[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静邋沈仕卫 实习生 季节 王晶 李雪;聚集人气的“多彩”赛事[N];贵州日报;2008年
2 王景彬;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与女高音[N];音乐周报;2005年
3 林闻;直击灵魂的乐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于烈;莎拉·布莱曼“交响魅影”在京拉开帷幕[N];文艺报;2009年
5 张岚;云岭飞出“一窝雀”[N];云南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阁;“滇味美声”亮嗓青歌赛[N];楚雄日报(汉);2007年
7 通讯员 李雪冬;金英敏喜摘国际音乐大赛季军[N];宁夏日报;2008年
8 张佳林;西厨不做中餐有错吗?[N];音乐周报;2010年
9 景作人;美声要以美为准[N];音乐周报;2004年
10 记者 李红艳;12块大屏幕街头直播大剧院演出[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刚;一曲多用——从现象到本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亦慧;“古典”与“现代”的融合[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龚舒婷;中国现代音乐语境中的戏曲元素[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林傅强;论刘天华在二胡教学方面的历史贡献和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周晓艺;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艳;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肖丽艳;民族声乐对京韵大鼓的借鉴性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娣;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周辉;二胡教学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宁珏婧;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晓洁;“石家庄丝弦”旦角演唱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6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68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