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释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01 17:08

  本文选题:音乐演释 切入点:音乐语境 出处:《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05期


【摘要】:"演释"是近年来音乐理论中出现的一个新词汇,通常泛指"演奏、表演与解释"。可以将"演释"看做是当代解释学渗透到音乐表演后形成的一个复合词。本文主要探讨了《二泉映月》的演释语境、演释艺术与技巧、演释风格、"视界融合"、"多元一体"等演释理念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最后对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释作了一个总体设计。目的是通过钢琴曲《二泉映月》演释过程中遇到的各个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然后应用"视界融合"及"多元一体"等演释理论的分析,最后形成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总体的具体的演释方案。通过这一过程探索当代解释学与音乐表演理论相结合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道路。
[Abstract]:"acting and interpreting" is a new term in music theory in recent years, which usually refers to "playing." Performance and interpretation ". We can regard" acting and interpreting "as a compound word formed after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infiltrated into music performa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rpretation context, art and skill of" Erquan ".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the interpretation ideas, such as the style of interpretation, the fusion of the horizon, and the unity of diversity, Finally, a general design is mad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iano song "er Quan reflecting the Moon". The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iano song "Erquan reflecting the Moon".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horizon fusion" and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is made. Finally, it forms the overall concrete interpretation scheme of the piano music "er Quan Ying Yue". Through this process, it explores the way of "practice-theory-repractice" combining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and music performance theory.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佩君;“传统”的延伸——钢琴曲《二泉映月》演奏风格初探[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2 魏欣,裴建伟;浅论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J];中国音乐;2004年03期

3 左平;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奏分析与启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公善;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石明圆;比较视野中《雷雨》的原型世界[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王烈琴;男女二元等级对立模式的颠覆——《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程丽蓉;重述的历史:《长恨歌》的现代重写[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3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雪岚;超越文化[D];厦门大学;2000年

3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4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7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李美华;琼·狄第恩作品中新新闻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多角度展现[D];厦门大学;2004年

10 秦元东;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岳二珍;荆棘丛中的安全之花——曼斯菲尔德及其女性主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成秀萍;颠覆父权体制的女性书写——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张爱玲的小说[D];苏州大学;2001年

6 刘颖;阿尔比与荒诞派戏剧[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于宏;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晓铭;生命·哲思·美——无名氏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D];延边大学;2001年

10 马春花;中国当代女性叙事与女性意识的递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左平;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奏分析与启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1696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696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e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