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与重构——民族—国家体系中的红瑶岁时仪礼阐释
本文选题:红瑶 切入点:六月六 出处:《中国音乐学》2009年01期
【摘要】:本文以龙脊红瑶"六月六"半年节为例,从广义的音乐文化的视角探究:这个由山地迁徙转为定居农耕的族群,于21世纪,如何在旅游文化的再创语境之中,在强大主流文化的边缘坚守与维系着自己历史感与族系特质,并试图探寻国家和红瑶之间的相互想象与实践。
[Abstract]:Taking Longji Hongyao's "June 6" semi-annual festival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 sense of music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is ethnic group, which has changed from mountain migration to settlement and farming, in the 21st century, is in the context of reinventing tourism culture.On the edge of the powerful mainstream culture, we stick to and maintain our own sense of history and clan characteristics, and try to explore the mutual imagination and practice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Hongyao.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基金】:“上海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子课题中部分内容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晓春;非狂欢的庙会[J];民俗研究;2003年01期
2 杨利慧,安德明;理查德·鲍曼及其表演理论——美国民俗学者系列访谈之一[J];民俗研究;2003年01期
3 高丙中;;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彭业仁;陈惠娜;;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现实价值论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5期
5 范兴坤;;随社会而变:图书馆转型的历史内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1期
6 万建中;民间文学本体特征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蒋星梅;;彝族创世史诗《冷斋调》的死亡文化解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孔又专;;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9 范慧莉;;到田野中追寻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董中锋;;出版业与文化软实力[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唐凌;;西林《永安主佃告示》碑的历史解读[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3 李建斌;;宗教研究的科学化——英格的宗教研究场论的基本内容[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4 蒋星梅;杨甫旺;;彝族创世古歌《冷斋调》的死亡思想探究[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6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晓舒;湖北红安张家湾舞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唐卫青;“灵”与“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罗波;壮族当代乡规民约与乡村整合:以龙脊村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庞铭辉;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常娟;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法栋;张家界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纪海英;论戏剧文学教学对中师生文化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爱荣;视觉文化时代动画的育人价值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小华;岭南山地梯田环境下的生产与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猛;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根据地庙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伍野春,阮荣;民国时期的移风易俗[J];民俗研究;2000年02期
2 张举文;;重认“过渡礼仪”模式中的“边缘礼仪”[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3期
3 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娟;;翻译实践中语篇连贯的重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沈小风;;论数字技术语境中的电影美学构建[J];电影评介;2008年21期
3 王子初;;论中国音乐史料系统的重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袁翠;从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看纽马克成份分析法的运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蒋艳萍;论弗莱的“文学批评重构”理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世欣;;文化身份的确认、伪装与重构——斯坦贝克的《伊甸之东》中华裔形象初探[J];名作欣赏;2009年30期
7 J·T·提顿 ,M·斯娄宾 ,管建华;一种认识音乐世界的音乐模式[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刘晨华;;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解读巴塞尔姆后现代主义小说[J];译林;2008年03期
9 季涓;杨舒贻;;数字化影像对纪录片真实性美学观的重构[J];新闻知识;2011年02期
10 程晓敏;;外文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5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延;;学习型社会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江必新;杨科雄;;论公共利益[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瑾;音乐文化周星光灿烂[N];音乐周报;2003年
2 杜亚雄;阿富汗的音乐文化[N];音乐周报;2004年
3 李小莹;北京市教委把脉新北京音乐文化[N];音乐周报;2008年
4 丹东市文化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刘桂腾;文本: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田野调查[N];丹东日报;2008年
5 宋莉;让科技与音乐文化结缘[N];科技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攸莉;将玉溪建成有吸引力的音乐文化旅游城[N];玉溪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颜玉芝;为繁荣中国朝鲜族音乐文化尽心尽责[N];延边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淑玲;展示陕西音乐文化新形象[N];陕西日报;2002年
9 杜亚雄;两大洋之间的歌舞[N];音乐周报;2005年
10 丁博;汽车音乐从尴尬走向成熟[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珠;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重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王大英;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3 付小平;重构资本结构[D];复旦大学;2005年
4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金宝;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6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类淑志;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东生;行政复议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焦小婷;多元的梦想[D];河南大学;2006年
10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劲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高师中国民族器乐课程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司婉婷;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重构[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石晓磊;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王蓓;论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谭汪洋;试论网络传媒对公共领域的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曾常硕;基于P2P自组织的即时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7 吴德朝;论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之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伍荣强;公司资本制度: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00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0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