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德的乐理书系列与西洋乐理之东传
本文选题:美国传教士 切入点:乐理知识 出处:《音乐研究》2009年01期
【摘要】:正中外学界一般认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就烈(Julia B.Mateer,1837—1898)的《西国乐法启蒙》(后改名《圣诗谱》)是继《律吕纂要》和《律吕正义·续编》之后又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洋乐理的著作鍎①但有证据表明,在1872年《西国乐法启蒙》刊行
[Abstract]:A book on western musical theory, but there is evidence that,Published in 1872,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Western National Music Law"
【作者单位】: 新西兰国立UNITEC理工学院语言研究系;
【分类号】:J6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宫宏宇;;传教士与中国音乐:以苏维廉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震亚;西洋乐理输入探源[J];音乐研究;1990年04期
3 宫宏宇;;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开创(上)[J];音乐研究;2007年01期
4 施咏;刘绵绵;;《圣诗谱·附乐法启蒙》探源、释义与评价[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杨民康;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音乐文化初探[J];中国音乐学;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跃峰;姚彦琳;;近代教会报刊的在华传播——以《万国公报》为考察的中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旷乔华;唐去非;;论“五四”前后陈独秀的宗教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3 潘崇;张兰英;;1933年庄士敦的儒学演讲及其对儒学的认知[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冯志杰;;《格致汇编》属性的实证分析[J];中国编辑;2006年02期
6 程军;;上海格致书院“铁嵌玻璃房”博物馆建成与否之研究[J];博物馆研究;2006年02期
7 王显超;;民国初期教会中学的发展(1912-1927)[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刘亚轩;;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国学院与中国近代教会学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重华;;1876年江北教案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丁伟;汪瑞;;傅兰雅与英华书馆的英语培训班[J];沧桑;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剑龙;;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郑钟扬;科研成果生产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孙志丽;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江苏;周作人的文学道路[D];复旦大学;2011年
7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8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晶;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李南;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昆励;论洪仁s曅挛潘枷隱D];湘潭大学;2010年
3 梁永康;“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燕君;近代漳州基督教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贾志峰;十字架与樟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亮;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洁;民国时期福州教会中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邵琴芬;论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道德教育[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武;论晚清上海的洋商与传教士[J];史林;1999年02期
3 刘奇;李提摩太夫妇与《小诗谱》[J];音乐研究;1988年01期
4 孙继南;;我国近代早期“乐歌”的重要发现——山东登州《文会馆志》“文会馆唱歌选抄”的发现经过[J];音乐研究;2006年02期
5 李士钊;关于中国二三十年代音乐教育情况的片断回忆[J];齐鲁艺苑;1981年01期
6 陈聆群;曾志_蕖挥Ρ灰磐囊晃幌缺惨衾旨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维藩;;自牧(三十七)[J];天风;2011年07期
2 李海红;论李提摩太在《万图公报》上的基督教宣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3 高黎平;;晚清厦榕两地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之比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龙伟;;基督教方言赞美诗集出版(1818-1911)述评[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余虹;;基督教赞美诗与道教道诗中的“神”与“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杨周怀;基督教的爱国赞美诗[J];中国宗教;1996年04期
7 王旋;;基督教赞美诗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8 杨周怀;基督教音乐[J];中国宗教;1995年03期
9 帅艳华;;李鸿章与李提摩太的历史情缘[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大海;;互动与博弈—李提摩太“丁戊奇荒”青州赈灾分析——以《万国公报》为中心的考察[J];宗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承恩;;刍议殖民主义神学[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在庆;;厦门宗教与特区建设[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3 胡瑞琴;;晚清传教士教育论著及对近代中国初等教育的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陈嘏;;厦门渔港的形成初探[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6 何丙仲;;厦门五通孙氏族谱《柳塘记》管窥[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7 严子祺;;福建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的回顾和感想[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8 曹祖平;;数码“十”破译: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结构基因[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谢铭;;论马赖与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10 何丙仲;;1841~1860年美国归正教会在闽南地区的活动述评——读《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传宏;养心悦神话苹果[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许康民;养心助长寿[N];山西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刘筠 通讯员 文流;养生首务在养心[N];厦门日报;2009年
4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燕国材;淡泊恬愉 养心无欲[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杜昌宏;夏日宜练养心功[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无影手;UPS电池保养心得[N];电脑报;2004年
7 牟瑞彬;养心为先可得长寿[N];云南政协报;2000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初夏养心多喝粥[N];健康时报;2009年
9 由共;陈彤云:养生先养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北京中医医院 辛海;养心跟着时辰走[N];健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黎平;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祁斌斌;1937年以前中国音乐期刊文论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马少甫;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巍巍;真实与扭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颖;基督拯救中国?——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丽敏;印度教宗教社会改革组织圣社的改革思想和近代活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华;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美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乔原杰;美国传教士在朝鲜的地位与政治活动(1884-1905)[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斌;嬗变与转型——晚清启蒙运动与报刊现代化互动关系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袁甜;《甲寅》杂志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沈广斌;李贽:一个特异的文化诗学存在[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尹静;启蒙与抗争[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辉;流浪、人性、生命意志、启蒙四重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引;从循环命运中走出——论鲁迅的启蒙之路[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230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1723083.html